外观设计战争即将启幕,中国手机“Are you ready”?

2015-02-12 20:23:57
知产力(微信ID:zhichanli)知产力是一家致力于“为创新聚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关
知产力(微信ID:zhichanli)

知产力是一家致力于“为创新聚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关注科技领域创新及相关知识产权问题,请订阅本微信公众号(zhichanli)、官方微博:知产力,亦可登录www.zhichanli.com查阅更多精彩内容。


种种迹象显示,外观设计将在2015年成为手机等智能硬件品牌间竞争的主战场。

关于这一点,在“机能近似、外形相似”——如是怨声载道的民声拷问之下,实则已令智能硬件厂商们自惭已久。

一如曾在PC机时代所曾出现过的景象,当机能创新已进入瓶颈期,再拿一些跑分数据说事,想必已难令被忽悠久了的用户买账。但竞争现状这么惨烈,没有新的溢价优势(噱头),如何得以支撑动辄数千万部的销量数据?

故此,通过尚有发挥余地的硬件外观及图形界面(GUI)创新,驱动产品营销,便接棒成为行业先锋们的心头之急。

于是,以下种种迹象便接连出现了。

重金收编顶级设计师

先让我们来看看最近一个时期以手机为主的智能设备厂商,是如何从人员储备上铺陈这场战争的。

2014年9月,一项以外观设计傲人的苹果宣布,著名工业设计师马克·纽森(Marc Newson)将出任该公司高级设计副总裁,成为苹果首席设计师乔纳森·伊夫 (Jonathan Ive)团队中的一员。

纽森这位仁兄来头如何,从其作品已被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收录,并曾接受过福特、耐克和澳洲航空等知名公司委任的设计工作等履历中可见一斑。

2014年11月,小米完成对设计国内知名的用户体验设计公司Rigo Design的收购。Rigo Design 创始于2008年底,由当初就职于微软亚洲设计中心的设计主管、被誉为“国内交互设计第一人”的朱印创立。

据媒体介绍,作为个人,朱印在创立RIGO前曾在微软亚洲设计中心任职5年,参与过Windows Mobile 5.0 – 6.5的设计、Windows Mobile 7的概念设计、Surface UI的概念设计。 而在被小米收编之前,RIGO也参与了联想,乐视,夏普等手机产品的设计工作。

同在2014年末,三星雇佣了 47 岁的 Lee Don-tae 担任其全球设计总监。

Lee Don-tae其人为谁?他是被外媒称为与乔纳森·伊夫齐名的顶级工业设计师,系英国设计咨询公司Tangerine的联席总裁。据媒体报道,拥有英国皇家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硕士学位的Lee Don-tae,最出名的作品是重新设计了英国航空公司的飞机商务舱。这个设计为他赢得2001年的IDEA Grand Prix大奖,最终英国航空公司还委托他的公司重新设计了头等舱。据报道,该航空公司的年运营利润藉此增长了7.4亿美元。

而在Lee Don-tae之前,三星还曾将原苹果零售店前高级设计师蒂姆·古吉尔(Tim Gudgel),和世界三大汽车设计师之一克里斯·班格尔(Chris Bangle)收至麾下。

曲屏、模块手机现身带节奏

iPhone的横空出世,既将人类社会引入智能移动互联网络时代,却也造就了手机、Pad等智能设备千人一面的尴尬窘境。即便是最新一代iPhone 6的发布,亦不过又为全球手机市场带来一阵“轻薄金属风”而已。

带节奏久了,总难免乏善可陈,仅就iPhone 6(plus)的变化而言,观察者的观点大抵如此。尤其当机能无法实现本质提升之后,外观设计破局既是苹果们的心头之恨,也是心头之痒。

当前看来,外观设计新战场上最先破局已非苹果,而是要轮到三星了。如果你是个潮人,在最近几天,三星这款最新旗舰N9150(GALAXY Note Edge)想必已经入手了吧?

是的,它就是风闻有些时日了的三星“黑科技”——曲屏机。根据今天(2月12日)主流手机媒体的评测显示,它们的测试着力点已经不在具体参数上了——“三星Note Edge在外观差异化上做出绝对的新意,三星Note Edge搭载了真正的曲面屏设计,不谈性能就外观足以让人眼前一亮”。

看过太多“不服跑个分”式发布会的你,看到这样的测评文字,有木有那么稍微感动了一下(那种遗失很久的感觉)?

三星Note Edge的现身,虽不能以“划时代”(曾用以形容iPhone的)这样文字定义,但比起作为消费者的你我,它的竞品们一定会感到阵阵凉意。知产力甚至在此倾向认为,这部手机所谓出现,真正意义上拉开了一场全球手机市场外观设计战争的序幕。

无论正视它还是躲避它,对于国产手机阵营而言,最大的利空在于,原来的大小、轻薄、颜色、形状或许都能“借鉴”,而这次,当三星携带着一批关于曲屏外观设计专利呼啸而至时,可真就高低立判了。

三星的“黑科技”不期而至,谷歌却也不遑多让。

关于模块手机,虽然距离进入市场尚需时日,但关于它的消息却一直未断。虽说谷歌 “Project Ara”(模块手机)项目的立意并非着力在外观设计这一具体问题上,而是被其寄予了改造手机行业标准的野心,但模块手机本身反映在外观设计上的现实意义显然就在那里——

如果模块手机将是未来行业的标准,“模块”二字所对应的前沿设计概念便将随行就市;即使无缘成为标准,也不能无视的是,谷歌哪一次的“肆意妄为”不被外界解读为未来科技走势风向标?想想谷歌眼镜,当前被谷歌自认不算成功的产品,还不是在最初被视为可穿戴设备时代来临的标志?

在这个时代,科技的进展往往超乎人们的预期,根据今天外媒报道显示,谷歌已于日前选定了美国一家名为Yezz的硬件厂商为其“Project Ara”项目的模块供应商。这家硬件厂商的总裁索萨如是说:“我们在此所说的是一场真正的变革。我相信模块手机将改变整个智能手机行业,就像应用改变了智能手机世界一样。”

另根据多家美国专业媒体的共识,谷歌“Project Ara”项目的最大特点是“可定制化”,但其若取得成功,关键还在于能否在手机外观设计上改变人们的审美理念。这意味着,谷歌如不能在外观设计上赌上血本,实在对不起它付之心血已久的这个模块手机项目。

如是之下可以预见,谷歌模块手机显然也是要冲着外观设计在未来一个时期带足节奏的。

值得注意的是,之于国内厂商而言,在模块手机概念上亦保有极高关注度,去年岁末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行的CES大展上,中兴也为业界带来了一款模块化概念手机。

设计大战伏笔早已埋下

言及外观设计专利之间较量的范本,就不得不提及苹果与三星的世纪专利大战。在一系列诉讼中,苹果祭出的杀手锏主要有7件专利,其中就包括4件外观设计专利。

苹果于2011年开始对三星发起外观设计专利侵权诉讼,指责三星抄袭其相应的外观设计,从而引发两家公司在全球10多个国家的外观设计专利纠纷。其间,两家关于“矩形”外观设计的侵权纠纷更是为业界所熟知。

2012年7月,美国加州圣何塞联邦法院开始审理苹果起诉三星Galaxy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侵犯自己的“矩形”外观设计专利案。

在这场诉讼中,三星方面表示,苹果据以主张权利的“矩形”外观并非研发成果,不能认为是发明创新,很多手机公司此前均已推出这样形状的产品,苹果是以不具有独创性、不代表知识产权价值的外观设计专利来扼杀同行竞争。

尽管如此,三星还是无法阻挠苹果获得该设计的相关专利权。2012年11月,美国专利商标局最终向苹果颁发了涉及该项设计的专利,涵盖电子设备的“圆角矩形”外观设计,苹果为此提交了数百份先有技术文件,在这项专利中苹果仅仅专注于边缘外形,这也意味着这项专利有着广泛的适用范围,任何采用这一形状的电子产品均有可能涉嫌侵权。

虽然苹果以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先下一城,但在实践司法操作层面,这种技术特征过于宽泛的专利易被判定为不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也就是说,苹果以此向三星发起专利攻击,亦存在权利周延性上的漏洞。

即便存在诉讼中的胜败两分之势,但苹果也凭借外观设计专利在智能手机行业屡次成功扮演了“孤独进攻者”的角色,以此频频发难已有看得见的战果,除了三星,苹果还依靠外观设计专利打压HTC 在美国的发展,也阻挡了魅族的海外扩张进程。

一直以来苹果众多产品的高识别度即在于其强烈的“苹果风格”,而为确保这种风格在市场上的独占性,苹果不断以外观设计申请寻求权利保护,从而达到对其他竞争对手的权利设阻。

有苹果这样的设障在先,最终激发了三星这部全球首款曲面侧屏手机GALAXY Note Edge,希望以此打破智能手机同质化的外观设计格局,也不可谓用心良苦。

以此反观国内手机的外观设计领域,虽然近年来,我国手机外观设计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数量一路看涨,但我国立法对外观设计中的核心GUI保护上一直存在争议,这也成为我国电子产品在外观设计权利上寻求保护的硬伤,加之国内手机厂商一度陷入对苹果的膜拜,而在创新追赶上的乏力,使得我国手机在产品外观上一度遭遇“山寨”诟病。

同时,有苹果、三星手握核心外观设计专利权在先,国内手机企业想要在此领域寻求突破可能首先遇到的就是专利杀伐,近年来,国内手机厂商进驻国际市场中,频频遭遇外观设计专利纠纷也为此提供了佐证。

如此看来,在外观设计战争已迫在眉睫的此时,留给仍在“去山寨化”的中国手机厂商们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图片来源|百度


文章版权为知产力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


Czvmf1mAIdRmF91GuXkkI3RvUrbnibBQFqPu5ZHibP7DbJvSPE5lkcmZAQ1d0WppbUHpXO0BY4EUMD0q0qSiaNJ9A.jpg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评论区

    下一篇

    知产力(微信ID:zhichanli)知产力是一家致力于“为创新聚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关

    2015-02-11 20:4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