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思知识产权文集》:皓皓乎可以尚耶?
知产力(微信ID:zhichanli)
知产力是一家致力于“为创新聚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关注科技领域创新及相关知识产权问题,请订阅本微信公众号(zhichanli)、官方微博:知产力,亦可登录www.zhichanli.com查阅更多精彩内容。
作者 | 二月飞鸟
(本文版权为知产力所有,转载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
孔子逝后,诸弟子哀伤不已,子夏、子张等人见有若言行相貌神似孔子,欲以师孔子之礼待有若,曾子说道:不可!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曝之,皓皓乎不可尚矣。
被称为“中国知识产权第一人”的郑成思教授,逝世于2006年的教师节,迄今已过了十个年头。郑老师门下弟子,如今也多已过了知天命之年,在各自的位置上成为权威,弟子再教弟子,桃李争妍、开枝散叶,遍布在知识产权行业的各个角落。
不知郑老师的高足们,在各自功成名就、赞誉满满之时,是否在内心想起已故的郑老师,以郑老师为标尺来衡量自己?
想来应是如此,郑老师是中国知识产权绕不过去的人物,身前身后获誉满满,同辈学者称之“益友良师”,门下弟子敬之“良师益友”,可称中国当代知识分子“三不朽”的杰出代表(刘春田教授语)。
三十多年前,中国刚刚改革开放,知识产权之于中国,尚属于新新事物,郑成思教授以超前的历史眼光和绝大的毅力,引入了国外知识产权成果,此为“开窗放入大江来”的最好注解,藉此,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在十数年后与国际接轨,不致落后。他紧跟国际潮流的研究成果也为中国经济“走出去”立下了汗马功劳,例如《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的跟进翻译与详细注解,就成为了入世谈判团的得力工具。
郑教授留给大家的印象是身形清癯,戴着一幅方框眼镜,双目澄澈而温和,这种形象往往使人联想起民国到建国初期的那批知识分子,事实上郑教授身上确实如此,传承到了中国读书人自古以来的“清气”:好学、专注、不求名利。郑老师自评天赋一般,全赖下得功夫多,才能有所造就,早期学术研究阶段,所得报酬甚少,郑教授依然不计得失,义无反顾的译书、研究,为中国知识产权制度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郑老师逝世十多年后的今日,世界已是互联网的世界,互联网大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然而也带来了浮躁的风气,学术界甚至也被裹挟,开始急功近利,愿意深坐书斋潜心研究者越来越少。这时,回顾郑教授,看他那等身著作,才会深刻地感受到他的伟大。他的影响不止于这一两代人,往后的知识产权人乃至更广泛的群体,都将以郑老师的学问、人格为楷模。
今子之所取大者,先生也。
郑成思老师的学生们,都已身为各高校、律所、机构的资深人士,而如今活跃在知识产权界的群体,年龄重心开始移向80后,对他们而言,郑成思老师已经是传说级人物,郑老师生命的最后几年,他们可能还是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基本无缘得见郑成思教授。
白首如新,倾盖如故之事,不会再有了。
苏轼年少时敬慕范仲淹、欧阳修等人,读其诗文、问其身世,视为神交,当苏轼入京时,范文正公却已逝世,苏轼得欧阳修、韩琦、富弼等人以国士之礼相待,苏轼憾道:恨予不识范文正公。
当知识产权界越来越多的新星涌现,郑成思教授的身影却却来越远,一定会有某个时刻,那些曾与郑成思教授相亲近的前辈,对后起之秀说:可惜你没有福分见到郑老师了。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以历史的眼光看,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突出人物,以学识和人格魅力引领同侪。陈子昂、四杰之后将有李杜,范仲淹、欧阳修之后将有苏东坡,经历了郑成思教授等人的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中国的知识产权领域也将陆续有更多的划时代人物出现。
孔子之伟大,固不待言,曾子出于崇敬与怀念,因而有“皓皓乎不可尚矣”之言。郑教授也堪如此,其为学界之楷模,我们应当尊敬怀念,但若以知识产权发展的视角而说,我们必须说“皓皓乎可尚也”,学习他的执着、学习他的学养、学习他的风骨。
欲尚其人,先读其书。
《郑成思知识产权文集》再合适不过了。
去年,在郑成思教授逝世十周年之际,郑教授的家人与学生商议,汇编整理了《郑成思知识产权文集》,全书六卷八册,约六百万字,目前该书总定价1270元。
今将各卷编者及定价明示如下:
《基本理卷》(朱谢群 编) 定价:150.00
《商标和反不正当竞争卷》(黄晖 编) 定价:140.00
《版权及邻接权卷》(刘家瑞 编) 总定价:360.00(本卷二册)
《专利和技术转让卷》(张晓都 编) 定价:190.00
《国际公约与外国法卷(刘丽娟 编)总定价:270.00(本卷二册)
《治学卷》(管育鹰 编) 定价:160.00
欲购买或了解更多详情,可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