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产周一谈 | 好好玩,我们也能成为专利的“大魔王”
知产力(微信ID:zhichanli)
知产力是一家致力于“为创新聚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关注科技领域创新及相关知识产权问题,请订阅本微信公众号(zhichanli)、官方微博:知产力,亦可登录www.zhichanli.com查阅更多精彩内容。
——陪伴在中国创新型企业的崛起路上
作 者 | 晏晓庆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长沙分公司
(本文系知产力获得独家首发授权的稿件,转载须征得作者本人同意,并在显要位置注明文章来源。)
最近看了一部纪录片,叫《中国文房四宝》。所谓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写字的工具而已,中国人把它做到了极致,工具竟成了艺术,成了玩物,成了摆设。说中国人不善于创新的人,不妨看看这一类纪录片。比如《舌尖上的中国》,如果食物的制作方法都申请专利的话,中国绝对是世界第一创新大国。
可是,在科技创新领域,我们实实在在落后了,从工业革命开始,几乎有两个半世纪之久。从瓦特到乔布斯,我们可以列出一串长长的清单,上面高朋满座,不见一个中国人的踪影。这当然让人沮丧透顶,即便放到五千年的时间轴上,这个跨度也不算短,相当于整整一个朝代。
基于这种认识,我们中国专利人普遍有着“只争朝夕”的紧迫感——地球上五分之一的人口,在过去的日子里,平均一千多年才为世界贡献一大发明。另外五分之四的人类有理由纳闷:俺们是白娘子吗?
我第一次做专利培训,是给一家做扫地机器人的企业,战战兢兢,如临大敌,害怕他不是“许仙”。专利不是阳春白雪,只有爱因斯坦爱迪生们才能玩的起,更多的是一个回形针、一个滑屏解锁这样一闪而过的智慧火花而已。但专利同样不是下里巴人,不是随便东施效颦一下就行。专利是有志于创新者的智力游戏,是把创新等同于财富的笃信者的利剑,是一件实用的工具,而不是摆设。
白素贞苦等许仙,专利人热盼的是真正的创新家。在给各行各业的企业培训中,我经历了复杂坎坷的心路历程,愈来愈欣喜的发现,我从事的事业意义深远,责任重大。那就是,中国的创新型企业真的愈来愈多,中国人的智慧真的愈来愈多的投入到了原创性的技术研发中。中国人只要是认真起来玩一样东西,那就会像玩文房四宝一般,像玩乒乓球一般,把别人玩哭。
据知情人士透露,2015年华为许可给苹果的专利数已经远高于后者许可给前者的,并且,华为现在每年收取的专利许可费也已经是一个天文数字。这背后当然少不了许多自称“研发狗”的智力付出,他们正在把一些“乔布斯”们挤出“清单”,或是不显山不露水的在“清单”上添上几个座席。同时,更少不了大量专利工作者的默默耕耘,正是他们通过精密的专利分析,把原来相差十年甚至几十年的技术代差的赶超时间,缩短为几年甚至几个月,其中的奥秘并没有大众想象的那么妙不可言。
可是,为什么中国还只有一个华为?设想一下,在不远的某一天,在新材料领域、汽车领域、机器人领域、重型机械等等领域,不断涌现出形形色色的“华为”,宏观上来说,是不是也意味着不断涌现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的综合国力又会是什么成色?
然而,创新的源动力来自企业,光是专利人的剃头担子一头热,显见“路漫漫其修远兮”。我们知道,长期看,简单的抄袭模仿不仅不能持续盈利,往往还受制于人,第一批国产手机的消亡和深圳华强北的繁华与没落,真真是“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楼塌了”。
就拿现如今的国产手机来说,芯片仍然最受制于人,可高通起诉魅族,并不是告后者侵权,而是确认专利许可费率,换言之,就是确认一下这个专利税的点数怎么收的问题。没错,专利就是一种超越国界的“税”,就是一种“统治地位”的体现。
很多愿意搞研发的企业并未看清这一点,通常的观点是:中国企业不需要专利。有一次,我到一家做钻头的企业做培训,他们老板就当场质疑:第一,中国号称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有几件是真行的?这种各地方摊派任务的搞法和大跃进放卫星有什么本质区别?第二,中国的法律保守,单件专利侵权赔偿不足10万,这一点点保护有多少作用,也就是聊胜于无吧?
除了汗颜,还是汗颜。
苦口婆心,我们有一百个切入角度,一千个励志故事,却往往是风马牛不相及。比如,您得像立志于“中华有为”的任正非先生一样从自己做起,而不是抱怨创新环境,制度环境。比如,有一个企业家将研发地安在自家地下室,夜以继日,把全部几百万家当投进去,就是看不惯美国企业的趾高气扬和饥饿营销,最终将产品研制成功,云云。而面对“钻头”老板的质问,这些“以德服人”的话是不够有力的。
我想,励志的饭碗还是留给那些网络小编吧。专利人的发力点,还是该放在为中国创新型企业的培育和崛起尽一己之力,去改善创新环境和制度环境,贡献自己专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简单说,就是各司其职,极少数已经站在专利产业生态链顶端的“食肉者”,去影响和改造制度环境,如我之辈的芸芸“专利工兵”们,则去影响和改造创新者们的思维定势,多宣传宣传专利是什么,多讲讲专利保护能给企业带来些什么实实在在的东西罢。
专利保护的重要性,一方面在于防止侵犯别人的专利,确保企业自身经营安全,另一方面在于防止东施们的抄袭,确保自身的技术优势甚至是垄断地位。安全和优势如同一个硬币的两面,落后者以创新求得安全的生存,垄断者以创新求得持续的发展。在中国,专利已经开始攸关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之路,这难道还不算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吗?
这是老生常谈。老生常谈往往也是老成谋国之言,因此值得常谈。
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打算有所作为的创新者,专利人就大有用武之地,甚至是缺此不可,只要不是板着一副道学家的脸孔去说教,又何愁企业家们不会“于我心有戚戚焉”呢?就像中国高铁一样,我们利用专利技术突围,进行二次创新,走出了国门,这难道不算是实实在在的成绩?
我们正在摸索这样一条道路:企业利用专利信息公开的游戏规则,借助专利人的技艺,突围在先专利的布局,通过绕道设计,形成自己的技术路线,首先实现安全经营。接下来,再对自己的设计路线和方案进行新的全面布局和保护,阻挡在后跟随者的模仿和超越,从而实现从落后者到领先(垄断)者的跨越。
这条道路,需要中国创新型企业有所为的决心,更需要中国专利人的智慧和热情,而我们,正在路上,苦口婆心,就必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