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视频爆发的第三年,经济效益与侵权并存

2019-06-10 15:37:14
短视频行业爆炸式增长背后潜伏的侵权乱象风险不容忽视

(本文系编辑根据相关素材采写,不代表知产力立场。转载请在显要位置注明文章来源。)


(本文2409字,阅读约需5分钟)


如果要问年轻人,当下最流行的内容是什么,相信大部分人都会说“短视频”。


因便于个性表达、内容成本低、流播效果好等特点完美匹配了用户的痛点,短视频越来越受到互联网用户与资本的青睐。


在短短的3年间,爆发性发展给短视频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流量红利,不仅造就了“抖音”、“快手”等独角兽,也给广大短视频用户带来了流量变现的经济效益。但伴随着红利而来的除了流量,还有整体内容质量呈现下降的趋势,整个行业存在大量的低俗内容,各大短视频平台视频侵权现象严重,短视频甚至成为假货销售的橱窗。


一锤定音——短视频构成作品


短视频是否能构成作品以及可以构成何种类型的作品等问题长期以来颇受争议,当短视频是否构成作品成为争议的时候,著作权的保护就无从谈起,所以一直没有很好的方式去界定短视频的侵权问题。


短视频是否构成作品这样的基础性问题在2018年9月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判决的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诉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侵害著作权纠纷一案中有了答案。


快手APP用户于2015年4月在快手APP上传、发布了名为“这智商没谁了“的视频(涉案视频),在未经个人用户及北京快手科技有限公司授权的情况下,广州华多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于2017年在其运营的“补刀小视频”APP ios端中上传、发布了涉案短视频。


本案的主要争议焦点为:涉案视频是否构成作品以及快手公司是否享有涉案视频的著作权。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根据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四条第(十一)项对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的作品(以下简称类电作品)的定义,认为:涉案视频虽仅持续18秒,但其在该时间段中所讲述的情景故事,融合了两名表演者的对话和动作等要素,且通过镜头切换展现了故事发生的场景,已构成具有独创性的完整表达。据此,结合涉案视频以数字化视频的形式发布在快手APP上的事实,涉案视频系摄制在一定介质上,由一系列有伴音的画面组成,并通过网络传播的作品,属于类电影作品。


最终,北京海淀区人民法院判断认定华多公司未经快手公司许可,在补刀APP ios端发布涉案视频,侵害了快手公司对涉案视频依法享有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一审法院依法判决华多公司赔偿快手公司经济损失1万元及相应合理开支。


本案被称为全国首例认定短视频构成作品的案件,此案首次以裁判形式认定短视频的可版权性以及其可构成以类似摄制电影的方法创作作品。在短视频行业亟需明确权利人主体边界,确定权利人范围的背景下,为引导短视频行业加强版权意识及侵权界定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短视频侵权现象泛滥


小编在知产宝数据库搜索“短视频”关键词,数据显示近十年来,短视频行业出现的著作权纠纷案件有240例,主要分布在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大等经济强省、市。除了目前已知的裁判数据之外,各大短视频平台上还存在着很多的侵权现象。


目前短视频行业的侵权形式主要是原创内容抄袭,或者对较为热门的作品进行二次创作,以及直接窃取原创内容。


2018年,《我们不一样》、《学猫叫》、《98k》等内容蹿红,成为短视频平台上的现象级作品。许多视频生产者开始效仿,使得各大短视频平台出现了:大量视频内容雷同,使用的背景音乐千篇一律这样的局面,极大的拉低了视频内容的整体水平。


《学猫叫》是小潘潘和小峰峰共同演唱的歌曲,由小峰峰创作词曲,发行于2018年4月23日,并制作了MV。在MV里,两人共同演绎了手势舞,其独创性与萌点,深受广大用户喜爱。


自《学猫叫》MV与小潘潘直播演唱《学猫叫》并表演手势舞走红之后,抖音、快手等短视频平台用户立马跟风,以《学猫叫》为背景音乐,手势舞为主要视频内容的视频在各大短视频内容平台上涌现。


抖音APP上搜索“学猫叫”,类似的话题多达数十条,单条话题最高点击量超过8亿次,大量视频内容几乎与《学猫叫》雷同。


学猫叫.jpg

图片来源:抖音APP截图


诸如此类短视频抄袭现象十分常见,一种爆款视频或是音乐的出现会让大量用户跟风制作,相同音乐背景的使用,整体视频内容创意的模仿甚至抄袭。虽然大量用户出于记录生活的目的,但是也不能排除一些用户用于品牌宣传及培养自身KOL的可能,所以短视频内容侵权界定存在一定的难度。


另一方面,一些自媒体人或是团队,在未获得著作权人授权的情况下,直接将影视作品或者他人作品按片段拆分,或者进行“重制”、二次创作再发布到短视频平台上,从而吸引流量获取利益。


抖音APP上随便搜索当下最热门的综艺节目,就会出现很多的相关视频。比如在抖音综合栏目搜索“妻子的浪漫旅行”,理论上只有“妻子的浪漫旅行”和“芒果TV”两个用户账号拥有发布“妻子的浪漫旅行”相关视频的权限。但是抖音上很多自媒体及个人账号同时也在发布该综艺的视频片段或截图。


1560151182629277.jpg

图片来源:抖音APP截图


这类行为,大都采取在原视频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对台标、原视频名字打马赛克,添加新的文字描述等手段,将原视频(片段)变成“新的原创内容”。而这些所谓的经过二次制作的“原创内容”一般都会用于宣传品牌或产品知识。


同济大学法学院教授、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研究基地(上海)袁秀挺副主任认为:短视频中截取经典影视、热门综艺片段的行为,可能涉及对他人作品的侵权,即使该在二次创作之后具有独创性,也不能掩盖对他人作品侵害的事实。


虽然,今年1月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发布了《网络短视频内容审核标准细则》和《网络短视频平台管理规范》。但是,在未经授权的条件下,私自发布电视剧、电影、综艺等视频片段或截图在互联网各平台上的现象依然屡见不鲜。


伪原创充斥整个短视频行业,越来越多的个人和团体利用未授权的重制内容进行宣传盈利。究其原因,主要是:网红经济背景下,流量带来的巨大红利驱使一些品牌或商业化的自媒体账号利用短视频平台的便利及他人的成果不劳而获;知识产权法律及维权意识的淡漠也使得短视频侵权的行为在互联网领域横行。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评论区

    下一篇

      越南工业和贸易部已公布涉及本国《保险法》和《知识产权法》中相关条款的修正草案初稿(以下简称“草案”),并向公众征集了意见。此举旨在将越南国内的法律与《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中的规定保持一致。2019年1月14日,CPTPP在越南正式生效。  草案中对《知识产权法》中条款的重要修订如下:  1.专利的新颖性  草案提出了一个普遍的例外情形,即如果一件发明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2019-06-06 14:57: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