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PE在华蠢蠢欲动,RPX呢?

2023-05-23 08:00:00
RPX“收保护费”的生意有多赚钱?如果RPX跟着NPE进入中国,其商业模式能否走得通?

图片

作者 | Moker

编辑 | 布鲁斯

诉讼型NPE,又被称为“专利流氓”,它们以申请或者收购的方式积累专利资产,并将其作为“弹药”频繁攻击行业创新主体,进而攫取高额的专利费。

美国是各类“专利流氓”的聚集地之一。前段时间,联想、TCL等中国企业就在美国遭遇高智发明(Intellectual Ventures)的侵权指控,涉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产品。

近年来,专利流氓的诉讼行动有向中国大陆挺进的趋势。关于NPE更具体的信息,详见:《风浪越大鱼越贵,专利鲶鱼“狙击”联想&TCL》

据称,每年有超过2600家企业遭遇NPE的诉讼侵袭,为此花费的诉讼费用及和解金高达数十亿美元。

创新主体不堪其扰,也催生了一种专门针对“专利流氓”的商业模式——防御型专利聚合(Defensive Patent Aggregation, DPA)。

RPX Cooperation(Ration Patent Exchange,下称RPX)是第一家做这种生意的企业。

图片

简而言之,RPX出资购买可能会被NPE购买或者用来提起诉讼的专利组合,企业支付一定金额的年费(大约6万美元~660万美元之间),可成为RPX的会员,专利流氓找事,它帮会员扛。

目前,RPX为会员企业提供专利聚合防御网络、专利诉讼保险、专利销售、市场情报以及专利质量提升服务等业务。

RPX“收保护费”的生意有多赚钱?如果RPX跟着NPE进入中国,其商业模式能否走得通?以下是RPX的商业故事。

Part 1 砸钱买专利,三年上市,生意亨通

RPX的创办,与被视为最大“专利流氓”的高智发明有着紧密联系。

早期的高智发明还不是人们口中的“专利流氓”。相反,高智发明的初衷是“反专利流氓”,它计划通过收购大量专利,成立“专利防御基金”,诺基亚、微软、亚马逊等投资者从中获得专利保护。2009年6月,高智发明已经获得了27000余件专利,但因其专利许可费要价越来越高,并开始发起专利诉讼,这招致创新主体不满。

显然,高智发明已逐渐被外界视为NPE,视为专利流氓。仅就2008年,美国专利诉讼的案子有16%是NPE发起的,占1/6的巨大数量。

2008年,RPX在美国三藩市成立。“我们在理念上存在分歧,RPX将推出一种替代方案——设定较为固定的专利许可费”,RPX的创始人之一John Amuster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成立RPX之前,他曾任高智发明的战略收购与许可总经理。

RPX的联合创始人Geoffrey Barker也来自高智发明,曾担任许可副总裁。为了更好地开展业务,RPX还聘请了Yahoo知识产权战略副总法律顾问Paul Saraceni担任该公司的首席知识产权官。Saraceni曾负责开发和管理Yahoo的专利收购业务以及专利许可交易。

除了帮助企业对抗专利流氓,RPX还能做其它业务——企业达成专利交叉许可。

2011年,RPX顺利解决了ON Semiconductor (安森美半导体)与三家被告Elpida Memory Inc., Hynix Semiconductor Inc 和  Nanya Technology Corp(均为半导体科技公司)的专利侵权诉讼。RPX以未公开的金额购买了安美森半导体涉诉专利的分许可权(sub-licensing rights),这促成了三家被告与安美森半导体签订双边许可协议,双方也成为RPX会员。三家被告公司均表示,如果没有RPX的协助,将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解决争议,也将为此付出数百万美元的诉讼费用。

具备独特价值的RPX,业绩自然也非常好看。

创立第一年,RPX计划斥资1亿美元购买专利,涉及移动通信、互联网搜索以及RFID等技术领域,IBM和Cisco是RPX的首批会员。那一年,RPX发展了10家会员,收入仅30万美元,亏损515万美元。Amuster曾公开表示,保证现金流需要发展至少20名会员。但20家客户绝不是RPX的终点。

创立第二年,RPX完成吸纳会员20家的目标从而扭亏为盈。2011年5月,RPX在纳斯达克上市。彼时,RPX拥有至少1600件专利权,付费用户80家。

从2009年到2015年,RPX的业绩一直处于上升态势:营收增长788%至2.92亿美元,净利润增长559%至0.39亿美元。此后的2016年-2018年Q1,RPX营收和净利润出现瓶颈,果断从纳斯达克退市。总体来说,RPX成立后还是过得相当滋润的。

图片

Part 2 RPX的另一面:商业敲诈与不公平竞争

三年上市的消息,让RPX名声大噪。而针对RPX商业模式的争议,从其创立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并引发法律诉讼。

图片

2011年1月,卡巴斯基实验室公司(Kaspersky Lab Zao)向美国联邦调查局(FBI)提起刑事告诉,指控RPX涉嫌商业敲诈(business threatening)。

纷争产生的缘由,要从三年前卡巴斯基遭遇的NPE诉讼说起。

2008年12月,NPE公司——Information Protection and Authentication of Texas (下称IPAT)将卡巴斯基微软、赛门铁克(Symantec)、迈克菲(MacAfee)在内的34家软件安全公司诉至美国得克萨斯州东区法院,涉及两件专利。接到诉讼消息后,卡巴斯基积极应诉,并对涉案专利发起无效请求。

侵权诉讼进行中RPX介入,其余被告均与IPAT达成和解进而退出诉讼,并成为RPX会员,这些公司每年需要向RPX支付会员费。

其中,迈克菲起初与IPAT达成和解,但并未成为RPX会员。但在和解之后不久,2009年6月,迈克菲再次卷入NPE诉讼。原告Information Protection and Authentication of West Virginia(下称IPAWV)的三件涉案专利与前案IPAT的涉案专利源自于同一位发明人。新案受理后,双方达成和解,且迈克菲成为了RPX会员。

此番操作,不由得让外界怀疑RPX是否在暗中“推波助澜”,所谓养寇自重。

此时,卡巴斯基成为前述NPE诉讼的唯一被告,坚持通过诉讼手段解决纷争。与此同时,自2009年12月起,RPX多次向卡巴斯基相关人员发送邮件,欲说服卡巴斯基成为其会员,言辞逐渐“恳切”。

2010年年初,RPX再次向卡巴斯基发出邮件,声称已经取得涉案专利的授权,并可以让卡巴斯基从诉讼中解脱出来。但条件是,卡巴斯基需要成为RPX的会员,会员期限至少三年,每年会费16万美元。

此后,为了“催促”其成为RPX会员,在提交给卡巴斯基高管的邮件中,RPX表示“虽然RPX曾保证不会将专利作为诉讼武器,但不排除将专利权让与给第三人,由后者向非会员发起专利诉讼”。

结合上述事实,卡巴斯基在向FBI的陈述中认为,2009年,RPX通过与其他公司合谋,并以商誉受损、专利诉讼将给公司产生至少1600万美元的诉讼成本为“威胁”理由,欲借助不正当的方式“逼迫”卡巴斯基成为其会员。

图片

2012年6月,卡巴斯基终于结束了与IPAT长达三年的专利纷争。法院作出了对其有利的裁决结果,IPAT将不再就涉案专利向卡巴斯基索赔,且结果的达成不涉及许可协议。卡巴斯基有力的反击了“专利流氓”,但其与RPX的案件却没有了下文。

不过,卡巴斯基的“硬刚”至少向外界表明——RPX商业模式的运作方式可能并不“友善”。

另外,随着RPX的发展壮大,其与会员企业约定不能绕过RPX与NPE达成专利交易,确也动了一些尚未与之“结盟”的NPE的利益。

图片

2012年3月,一家仅有不到百件专利的小型NPE公司——Cascade Compter Innovation (下称Cascades)在美国北加州地方法院向RPX及其会员企业HTC、LG(同年8月与原告达成和解)、摩托罗拉、三星、戴尔发起反垄断诉讼,指控各被告涉嫌拒绝交易。彼时,RPX已通过与Alcatel-Lucent签订的授权代理协议,取得了后者近2.9万件专利授权。

此前,Cascades欲越过RPX与上述会员企业达成专利许可交易,每家企业的授权费500万美元,并包含被授权人获利25%作为补贴返还。Cascades 表示,基于RPX与会员企业的协议,限制了这些企业自行协商取得专利授权。各被告存在勾连、合谋的拒绝交易行为,这些企业没有一家与之达成专利交易,导致它的可期待经济利益受损。

一年后,这场“专利流氓”的反击因缺乏充分证据,以失败告终。但对于企业而言,该案值得思考的是——

当RPX的专利库愈发壮大,其可以在NPE面前拥有较高的议价能力,比如以较低的价格购买专利甚至拒绝交易,某日也可能为了巩固扩大利益,将矛头指向企业。

如卡巴斯基在刑事告诉中的暗示,“RPX既可以向NPE出售部分专利,威慑会员企业不敢退出;也可能私下与NPE勾结,让不愿意加入RPX的企业面临诉讼威胁 ”。

Part 3 下一站中国,RPX的机会与挑战

2018年5月,RPX以5.5亿美元的对价卖给私募股权公司HGGC,并从纳斯达克退市。此前一年,RPX营收3.3亿美元,雇员人数预估在100~250人之间。

据统计,RPX成立以来,累计向“专利流氓”支付了数亿美元的许可费。RPX建立的“防御性收购网络”阻却了来自NPE的数千起诉讼,其中包括2000多次撤诉,为旗下450家客户节约了至少60亿美元的诉讼成本。

不过,可检索到的信息源显示,RPX的会员中,只有华为和中兴两家中国企业。尽管中国企业在海外频繁遭受专利流氓攻击,但RPX的会员费用昂贵,是让中国企业放弃加入的主要原因之一。

近年来,美国司法判决对于NPE的支持力度下降。RPX开始将商业扩张的目标瞄向中国市场。

图片

RPX CEO Dan McCurdy表示,“中国的专利诉讼形式是动态变化的,其对专利制度的改进,正在改变企业在中国市场面临的相关专利风险的性质”。

的确,中国已修订专利法并出台相关政策文件。引入惩罚性赔偿、完善行政执法等方式,加大对专利侵权行为的惩治力度。激励创新创造,推动专利转化服务,加快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

这些专利保护方面的积极变化,给“反专利流氓”的生意提供了发展机遇。

然而,尴尬的是NPE虽然已经进入中国,但没有胜诉的消息传出。也就是说,至少短期内,NPE在国内对于企业尚未构成威胁。

NPE没有“油水”可捞,中国企业的利润又较为微薄,很难有动力为不确定NPE诉讼,向RPX支付昂贵的“保护费”。

此外,即使NPE未来能在中国施展开拳脚,相生相克的PRX能否收到保护费,仍值得商榷。在欧美国家,各种专利组织的兴起,离不开专利制度以百年为单位的发展历程,制度相对来说更为健全,企业可以相对放心的将运营中的某个环节分包给外部以节省成本,追求“术业有专攻”。

而在中国,改开也才四十多年,我们的专利制度和产业发展时间还很短,将专利制度交予外国专利组织保护,从全球产业竞争的角度看,并不是一件好事情。也很难说利于企业的发展:只有当你历经磨砺,具备充分的与NPE等专利组织打交道的能力,才能有选择性的把这一职能外包出去。

比如今年锂电池行业的NPE珑骅科技有限公司,与众多行业玩家起了纠纷,后者(宁德时代、国轩高科等)用专利无效的手段挑战其——“具有大电流放电能力的锂离子二次电池,2006100026365”。

RPX与NPE将在中国市场激起怎样的水花,我们拭目以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知产力立场)

图片来源 | 网络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评论区

    下一篇

    如何从更好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出发,进一步维护公平竞争,是当下以及未来市场经济发展中所要面对的重要议题。

    2023-05-22 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