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发布 | 北京西城法院涉地理标志商标民事纠纷典型案例

2022-04-24 17:55:00
​刚刚,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发布了4件涉地理标志商标民事纠纷典型案例。

来源 | 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

编辑 | 玄袂

4月24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召开涉地理标志商标民事纠纷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西城法院民事审判四庭庭长王辉介绍了涉地理标志商标民事纠纷的典型案例。西城法院民事审判四庭法官张燕燕发布了有关涉地理标志商标的法官建议。

北京西城法院涉地理标志商标民事纠纷

典型案例

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常见的地理标志主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将产地和产品名称组合而成;另一种是直接将产地名称作为该产品的标志,如“香槟(champagne)”,既是法国的一个省的名称,又是一种白葡萄酒的品牌。在我国,地理标志基本上都是“原产地+商品名称”组成的标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实施条例》的规定,地理标志可以作为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申请注册。地理标志是与“三农”关系密切的商标,如五常大米、库尔勒香梨、霍山石斛、西湖龙井、金华酥饼等很多耳熟能详的“土特产”,它们不仅是地理标志,同时也是获得商标专用权保护的注册商标。

案例一:印制包装应规范,“搭便车”行为易侵权

“五常大米”是我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五常市的特产,也是我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五常市大米协会经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了“五常大米”商标和“五常WUCHANG及图”组合商标,商标类型均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均在商标专用权有效期限内。五常市大米协会制定了《“五常大米”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对“五常大米”及“五常WUCHANG及图”证明商标的使用条件、使用申请程序、管理、保护等进行了明确,规定了规范使用“五常大米”需要签订《证明商标使用许可合同》、领取《证明商标准用证》、领取《证明商标标识》、交纳管理费。

五常市大米协会起诉称,2018年5月发现山西某公司在京东平台上开设店铺,销售“东北五常大米、优质新米、稻花香大米、真空包装5公斤装”的大米产品,要求被告山西某公司停止侵权并赔偿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共计10万元。我院经审理查明,涉案大米产品确系山西某公司于京东平台上销售,产品外包装是该公司自行印制并作为产品包装使用。该大米产品包装袋正面左上角标有该公司享有商标专用权的“九州香”商标,右边竖列印有“古法自然 稻花香大米 源于黑龙江五常”,其中“五常”二字较其他字体更大、更明显,且用方框予以标示,包装袋背面标有种植基地黑龙江省五常市。山西某公司使用“五常”标识并未经过证明商标权利人五常市大米协会的同意。

最终,我院认定山西某公司构成对“五常大米”证明商标专用权的侵犯,判决停止侵权,并赔偿五常市大米协会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共计43000元。

【法官说法】

本案是一起在包装上突出使用商标、侵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的案件,值得注意的是:本案中被控侵权人山西某公司已经拥有自己的“九州香”注册商标,并在包装上予以标明,但同时在包装上使用“源于黑龙江五常”的文字,且“五常”二字显著程度超过“九州香”商标。山西某公司抗辩包装正面的标注仅表明产品原产地,但实际上,山西某公司使用其自身的商标及“五常”标注方式不规范,“五常”文字字体突出、用方框特别标示等方式的使用,容易造成社会公众对产品品质和产地的误认。而山西某公司未提供证据证明其生产销售的大米产品符合“五常大米”的特定品质,也未与权利人履行规定的申请手续。根据我国《商标法》的相关规定,未经商标权利人许可,在商品包装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容易导致商品来源混淆的行为,属于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的行为,因此本案山西某公司的使用方式构成侵权,应承担停止侵权、赔偿损失等责任。

在此,建议商家要了解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类商标核准的商品或服务种类基本上知名度都较高;商家在生产销售商品时,“搭便车”侥幸心理不可有,即使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文字部分拆解,但如果明显存在恶意攀附的情形,使用方式容易造成相关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来源的误认,依然属于商标侵权。

案例二:链接标题勿随意,混淆视听也侵权

“库尔勒香梨”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产区地处塔里木盆地北缘、天山南麓。第892019号“库尔勒香梨及图”注册商标由库尔勒香梨协会于1996年11月7日在第31类(香梨)商品上注册,商标类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库尔勒香梨及图”相关标志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于2006年被认定为驰名商标。

原告库尔勒香梨协会诉称,被告某农业公司未经其允许,在京东网站开设店铺“果蔬专营店”,并在商品链接名称介绍“河北赵县雪花梨、皇冠梨、鸭梨、早酥梨、库尔勒香梨 6000g”,侵害其商标专用权,要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权,赔偿经济损失8万元。案件审理过程中,该农业公司抗辩称自己销售的梨商品包装上未使用任何与“库尔勒香梨”相同相似的文字,不构成侵权。

法院经审理认为,现有证据无法证明该店铺销售的香梨产自库尔勒地区,虽然产品包装上未使用“库尔勒香梨”字样,但是在商品链接标题上显著使用了“库尔勒香梨”字样,容易导致消费者的混淆,误认果蔬专营店售卖的香梨产自“库尔勒香梨”原产地,构成对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库尔勒香梨”商标专用权的侵犯,我院判令农业公司停止侵权,赔偿库尔勒香梨协会经济损失及合理支出共计23250元。

【法官说法】

本案也是侵犯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的案件。值得注意的是本案的侵权方式体现了线上销售的特点,线上销售为了检索方便,普遍做法是给商品销售链接“起标题”、设置“关键词”,以便消费者能迅速在海量商品中查找到需要的商品。但是在设置关键词、链接标题之时,销售商应当尽到合理注意义务,避让权利人的商标,万不可随意设置链接标题及关键词。按照商标法的规定,商标用于广告宣传、展览以及其他商业活动时,一旦链接标题或关键词突出使用,造成消费者容易误认商品来源的情况下,就会构成商标侵权,需要承担侵权责任。

案例三:散装茶叶盒装卖,新加包装仍担责 

信阳毛尖主要产地在信阳市浉河区、平桥区、罗山县,具有“细、圆、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浓、汤色绿”的独特品质特点。

信阳市茶叶协会于2003年注册了“信阳毛尖”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核定使用商品在茶、茶叶代用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理标志产品信阳毛尖茶》、《信阳毛尖证明商标使用管理规则》同时对信阳毛尖茶的术语、定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分级和实物标准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及标志、标签、包装、运输和贮存及证明商标使用条件、使用申请程序、管理、保护等进行了明确。

2020年7月,由于信阳市茶叶协会发现京东网站店铺“琛牌茶叶专营店”内销售“新茶上市信阳毛尖250克封口袋装散茶礼盒”的产品,包装礼盒上使用“信阳毛尖”字样,故起诉至我院要求店铺经营者某茶叶公司承担停止销售产品,停止非法使用“信阳毛尖”商标宣传行为,并赔偿经济损失5万元的民事责任。

我院经过审理查明,某茶叶公司于电商平台购买包装礼盒,散装茶叶则来源于某农业合作社,后期进行重新包装并在电商平台店铺中销售。最终,法院认定某茶叶公司进货散装茶叶,将散装茶叶重新包装,突出使用“信阳毛尖”标识的行为,在未能证明被控侵权的茶叶来源于“信阳毛尖”的指定生产地域范围,也不能证明其产品符合“信阳毛尖”的品质要求的情况下,构成侵犯“信阳毛尖”的证明商标专用权,并据此判决被告停止侵权,并综合考虑了“信阳毛尖”商标知名度、宣传力度、被告侵权商品销售价格、销售持续时间、销售额、侵权方式等因素,判令赔偿损失25000元。

【法官说法】

农产品的经营方式较为灵活,既可以散装售卖,也可以包装后销售,此类产品消费群体庞大。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领域存在大量的知名商标,例如西湖龙井、信阳毛尖、临安山核桃、霍山石斛等。 在销售商经营过程中,就存在一些“加包装、傍名牌”的销售乱象。本案中,销售商自行购置散装茶叶,购置带有“信阳毛尖”标识的包装礼盒,整合之后在京东平台上售卖“信阳毛尖”产品,构成未经商标注册人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商标,销售商家未能证明其销售的产品来源于“信阳毛尖”指定的生产地域范围以及特定的的品质要求,因此商家已经构成对于“信阳毛尖”商标专用权的侵犯,应当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在此提醒广大商户,散装农产品经过销售商家再包装,在难以证明产品来源于产地的情况下,极易构成侵权。

案例四:“使用申请”非必须,正当使用亦“正宗”

迁西县林学会在国家商标局注册了“迁西板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核定使用商品种类为第31类新鲜栗子,2008年被认定为驰名商标,现在商标有效期内。

2020年5月,迁西县林学会发现京东网站上的经营店铺“聚怀农产品店”销售带有“迁西板栗”字样的板栗产品“迁西板栗仁”,认为店铺经营者某板栗公司侵犯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专用权,要求停止侵权并赔偿损失及合理支出共计10万元。

法院审理查明,京东店铺经营者的主营业务为经营板栗收购、初加工、销售等,2019年、2020年期间,在迁西县境内收购了新鲜板栗加工成的板栗仁在京东平台店铺上销售,商品包装盒正面较大字体显示“聚怀斋”并加以方框标注,左下方印有小字体的文字“原产地河北迁西”,右下方印有“好口感香甜”,其中“原产地河北迁西”字体明显小于其他文字,且“聚怀斋”字体大小、分布位置明显较为突出。包装上显示案涉商标内容“原产地河北迁西”系对商品的介绍,并未对“迁西板栗”明显、单独、突出使用,而是以“原产地河北迁西”作为其商品的限定性说明,店铺经营者并未将案涉商标作为其售卖商品的商标使用。“迁西板栗”作为证明商标,权利人未能证明店铺经营者销售的板栗并非产自迁西地区。因此,店铺经营者在迁西县境内收购鲜板栗加工的板栗仁,其向消费者介绍商品真实的、特定出产地的行为,并无不当。

法院经审理认为,店铺经营者售卖“迁西板栗仁”产品,是对商品真实产地、通用属性的说明,系正当使用,迁西县林学会无权禁止店铺经营者售卖具有特定产地属性的商品。最终,驳回了迁西县林学会的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

证明商标的基本功能是突显商品某方面的特质,不同于一般商标,是用来标示商品原产地、原料或其他特定品质的商标,其设置和注册的目的是为了向社会公众证明某一产品或服务所具有的特定品质,证明商标注册人应当允许符合证明商标所标示的特定品质的商品正当使用该证明商标,不能阻止虽未提出使用该证明商标的要求,但商品确实来源于证明商标所标示的产地、具有证明商标所代表的品质的正当使用。通过本案,需要提示注意的是,如果商品原料等确实来源于证明商标特定产地范围,那么正当使用证明商标所标示的原产地地名等内容,不构成对证明商标专用权的侵权。因此,首先经营者应当做到从证明商标标示的产地范围进货再行销售;第二,经营者需要进一步提高存证举证意识及能力,对于商品来源、进货渠道等应当进行存证举证;第三,经营者应当正当使用相关标识,如果突出或者显著使用相关标识,而经营者并未获得证明商标注册人的使用许可的情况下,也可能构成侵权。

法官建议

——西城法院民事审判四庭法官 张燕燕

近年来,部分地理标志商标权利人批量维权事件时常见诸报端,引发媒体和社会公众热议。热议背后,体现的是对于涉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的热切关注,是全社会知识产权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土字号”变身“金名片”后,如何维权保证产品质量?如何谨防利用地理标志“碰瓷”牟利?这些问题引人深思。

市场经济发展迅猛的环境下,要在市场上脱颖而出,必然融入了非常多的资源,尤其是地理标志产品必然是一个地方倾尽全力的结果。而这些地理标志产品也成为了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金色名片。地理标志的地方性特色属性,为品牌发展保驾护航,也成为某些不良商家“傍名牌”“搭便车”的起因。

第一,把关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稳定地理标志产品质量提升。品牌能在市场上脱颖而出,首先离不开的就是优异的产品质量。作为种植商或者生产商来说,应当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把关,加强自身产品质量发展,壮大产品生产规模,坚持“长远发展理念”,切不可出现因短时利益将地理标志产品“以次充好”,实现产品质量可控、生产记录可查、来源去向可溯。

第二,规范地理标志商标的使用,重视销售环节正当使用。在市场环境中,产销对接环节是产品盈利的至关重要的环节。地理标志产品的产、供、销各方须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诚实守信、合理合法的开展商业经营,规范合法使用涉地理标志商标,规范自身生产销售的经营行为。加强产、供、销各方的联系,确保联系渠道的畅通,确保产品信息的准确度。销售环节的商家务必须重视商标权利人发出“警告”,及时更正不规范不正当的地理标志商标的使用行为。

数字经济当下,建议电商平台提高“打假”意识和力度,加强地理标志产品的审查,尤其是商品链接名称方面的审查,采取相应技术手段,坚决打击假冒产品,在相关平台商户涉诉时,及时为商户应诉提供电子证据的取证支持。作为平台小商户来说,建议诚信经营,规范在营销宣传和产品外包装中使用地理标志的行为,杜绝出现在相同或近似产品上使用意译、音译、字译或标注“种类”“品种”、“风格”、“仿制”等地理标志的行为。

第三,加大地理标志商标宣传,积极维护地理标志商标合法权益。作为行业协会组织,在维护地理标志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天然优势,也是其存在的意义。地理标志商标权利人要不断加强对产品的推广、介绍力度,增强社会公众、相关进货商、经销商对于地理标志商标的认知与了解、提高辨别能力;发布并健全地理标志使用管理规则,统一标识使用方式,增强地理标志的可识别度和可信赖度。目前,地理标志的产品尚有许多未申请注册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甚至没有相应的协会组织承担注册商标任务,这样一来地理标志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就会缺位,对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和保护大大不利,建议加快成立相应的组织,用以及时申请注册商标,做到有法可依,有权可维。

第四,加强地理标志商标监管,开展行政执法保护。地方特色品牌的发展,必然需要强大的政府部门支持。建议相关行政执法部门进一步加强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产、供、销相关从业者的监管力度。充分利用投诉举报平台搜集违法线索,及时查证及时处理,从严打击地理标志侵权假冒行为,打击伪造或者擅自使用地理标志的生产销售等违法犯罪行为。理顺产业发展机制,清理“搭便车”、“分仓发货”、“以次充好”等欺骗消费者的恶意侵权行为。

第五,提高终端消费者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作为普通消费者也是市场的一份子,也可以为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作出应有的贡献。消费者在购买商品过程中,应注意地理标志产品产地,注意商品质量,如遇到假冒商品即使举报、投诉,尤其是电商平台购物,第一时间向电商平台反映,向有关执法部门举报,向相关组织举报,是我们在市场终端维护地理标志权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最后,重点强化司法保护,为地理标志商标构建司法防护栏。实践中,侵犯地理标志产品合法权益的行为,主要有伪造或擅自使用地理标志进行宣传、生产、销售的民事侵权行为,以及将相关地理标志或者与地理标志相近似的标志抢注为商标或者登记为企业名称等。要想使地理标志发挥出真正的经济效益和价值,让消费者产生足够的新来,不能只注重地理标志产品的前期申报、注册、认定,更应注重地理标志商标的司法保护作用。因此须严格界定地名“正当使用”的条件,正当使用地名应以明示商品原产地的目的为限,结合客观事实上产品是否来源于原产地等情况予以严格审查,防止“打擦边球”的行为侵害地理标志商标的声誉。在此基础上,加强对“合法来源”抗辩的审查,严格“合法来源”的举证责任分配,降低地理标志商标权利人的维权成本。落实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提高商标侵权民事案件赔偿标准,使侵权者得到应有的惩戒,使地理标志品牌获得应有的经济补偿,是司法保护必要的手段。

(图片来源 | 网络)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评论区

    下一篇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于2022年4月24日(星期日)上午10时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申长雨、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何志敏、中宣部版权管理局局长王志成介绍2021年中国知识产权发展状况,并答记者问。

    2022-04-24 17: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