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文来稿|我为什么认为最具有创新精神的互联网企业是它(逻辑思维)
作者|戴越 人民大学知识产权法专业研究生二年级
知产力按
由知产力和人民大学法学院联合举办的首届“知产力和它的高校朋友们”知识产权征文活动,上周在人大校园里完成了前期的线下宣传。目前,知产力已经连续刊发并推送了两篇精选出的优秀投稿。今天,我们推送的稿件来自第一自媒体“逻辑思维”的脑残粉戴越同学,他就“我为什么认为最具创新精神的互联网企业是它”这一命题,声情并茂的展示了观点。
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家致力于“为创新聚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知产力向来拒绝软稿与枪稿,但对于戴越同学这篇投稿,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他对于一个新媒体品牌的推崇;更是作为一名学子受到这个令人激情澎湃的创新时代所感召,而袒露出的一颗拳拳赤子之心。关于这一点,你是否也有共鸣?
互联网现在几乎成了创新的代名词,一句“只要站在台风口上,猪都会飞起来”鼓励了多少人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这片热土上创业!
中关村创业大街上的车库咖啡、3W咖啡坐满了充满梦想与野心的创业者,等着天使投资人给他们第一笔资金,每一个人都想成为下一个马云,他们期待自己的一个创意改变世界,改变自己的生活境况,一夜成名天下知。
这些创业者最常做的就是希冀通过推出一款APP,像微信、陌陌一样成为现象级的应用。或者做一些硬件创新,比如蓝牙手表,可穿戴设备等等。
但是我今天更想称“罗辑思维”是最具创新精神的互联网企业。
人们提起互联网企业,都会想起BAT、小米、360等等互联网巨头。但按照工信部信息中心的说法,持有工业和信息化部颁发的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经营互联网信息服务业务(ICP)、互联网接入服务业务(ISP)、互联网数据中心业务(IDC)及在线数据处理与交易处理业务等4类业务中的一种或多种业务的企业都可称之为互联网企业。从如是定义判断,罗辑思维至少提供了互联网信息服务,它同样是当之无愧的互联网企业。
创新意味着独立的判断趋势,不盲从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似乎任何声称自己是互联网企业的公司都要做出一款APP,通过各种手段鼓动用户装在自己的手机上,希望通过这样的手段黏住用户。
人们的手机上安装了各种各样的APP,真正用这些APP 的人并不多。新的APP涌现,大众的注意力常常容易转移。
一味的追求移动互联网潮流、标榜移动互联网基因并不总能带来自己想要的结果,关键是要看准这个模式是不是适合自己。而在这样的时刻,一个企业的创新意识就显得极为关键。
要不要做APP?当初也困扰过罗辑思维团队。实际上,罗辑思维当初也做过APP,但是他们很快认清了这个模式的弊端。
罗辑思维最基本的接触受众方式是向用户推送语音,微信公众平台完全可以达到目的。虽然罗辑思维团队当初开发APP花费了不少的时间精力金钱,在这个APP 上有很多的“沉没成本”,但是他们敢于抛弃这些沉没成本,转而在微信平台上做好自己的事情,最后获得了成功。
创新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看见别人看不见的商机,在不可能处创造可能。微信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就目前来看最重要的一个平台,善加利用也可成为赢家。罗辑思维不做自己的APP后,专心于微信公众号罗辑思维的经营,现在订阅数数达到了320万,是当之无愧的互联网自媒体第一家。
创新是观念的创新,跨界融合造就奇迹
靠什么盈利?创新的方式让罗辑思维盈利。
不像传统行业通过销售商品或者服务,罗辑思维通过兜售“自由人与自由人的联合”的观念为其贴上“爱智求真”的社群标签。它在每天的语音中不遗余力的宣扬互联网思维,会员付钱都带有一种实验的精神,就是要看看在这个互联网时代这个游戏能走多远。
罗胖告诉人们,每个人都可以借重科技的力量完成自我的扩张,可以脱离组织,用手艺、用坚持、用禀赋获得有尊严的生活。
凯文·凯利的《技术元素》一书中有一篇文章《一千个铁杆粉丝》写道:“任何创作艺术作品的人,只需拥有1000个铁杆粉丝就能糊口”,事实上罗辑思维的付费会员已经有两万五千多人,第二期会员费更是达到惊人的800万,这已经足够令那些互联网企业们尖叫了。
同时罗辑思维不拘泥于某个领域,讲求跨界融合,罗辑思维宣称互联网时代跨界才有前途,将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联合起来能创造许多奇迹,于是在这样的精神的指引下,罗辑思维卖过图书,卖过月饼,卖过农产品,甚至依靠会员个人的行动,在北京和广州之间为特斯拉安装了几十个充电桩,使得驾驶电动车穿越中国成为可能,真正创造了合作的奇迹。
创新是做大胆却合规的事情
如何规避侵权?创新不意味着胆大妄为,而是做大胆却合规的事情。
在互联网时代,许多人深谙“内容为王”,优质的内容能吸引眼球与众多的流量,但是并不是每个人每天都能源源不断的生产许多优质的内容。许多公众账号于是转载其他的文章,这样难免摆脱不了侵权的嫌疑。
但是经过分析罗辑思维这么多期每天早上六点二十分左右推送的语音以及文字发现,罗辑思维通过是通过这一的途径来避免侵权:首先组织社群的力量,鼓励会员加入知识拆迁队,将他们读过的书的精彩部分发给罗辑思维;然后罗振宇会对这部分内容在文末指出来源并且做出点评。
这些书大多是比较古老的经典的书,大多已经进入公有领域,而且以点评的方式进行推送也可解释为合理使用,文末的来源指示更是谨慎至极,况且这些书的内容的推送更是免费的。
总而言之,虽然罗辑思维正在进行的“互联网实验”让人难以一句话概括尽他在做什么,它的盈利模式是什么,但是正如罗辑思维创始人罗振宇所言“鼠目寸光的关注于当下,踩着西瓜皮滑到哪是哪,死磕自己,娱乐大众”。虽然没有技术层面的创新如发明、实用新型等传统意义上的创新,但是罗辑思维进行了理念的大胆创新,把握住了微信这个平台,以感召力联合起了一批自由人,以爱智求真为导向,人人都能成为连接点,一起做互联网实验,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罗辑思维做过那么多别人没有想过的事情、没有做到的事情,我相信他将来还会做更多令人想不到或者不敢想的事情,但是我一点也不惊讶,因为这就是互联网时代创新的力量。
知产力是一家致力于“为创新聚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关注科技领域创新及相关知识产权问题,请订阅本微信公众号(zhichanli),亦可登录www.zhichanli.com查阅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