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PO数据显示,中国发明人申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最多
来源 | WIPO
编辑 | 布鲁斯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的一份新报告显示,中国发明人申请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数量最多,远远超过五大地区另外的美国、大韩民国、日本和印度的发明人。
7月3日,WIPO发布《WIPO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态势报告》,报告记录了截至2023年的十年间54,000项生成式人工智能发明,其中超过25%是在去年一年出现的。
生成式人工智能允许用户创建文本、图像、音乐和计算机代码等内容,为一系列工业和消费产品提供动力,包括ChatGPT、谷歌Gemini或百度ERNIE等聊天机器人。
报告显示,2014-2023年间,中国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发明超过3.8万项,是排名第二的美国的六倍。印度是第五大生成式人工智能发明地,其年均增长率在前五名中最高,达到56%。报告显示,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遍及生命科学、制造、交通、安全和电信等行业。
“生成式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一种改变游戏规则的技术,有可能改变我们的工作、生活和娱乐方式。WIPO希望通过分析专利趋势和数据,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一快速发展的技术正在何处发展,以及将向何处发展。这将有助于政策制定者为我们的共同利益塑造生成式人工智能的发展,确保我们继续将人置于创新和创意生态系统的中心。我们相信,这份报告将帮助创新者、研究人员和其他人驾驭快速发展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及其对世界的影响,”WIPO总干事邓鸿森说。
主要发现
2014年至2023年,与生成式人工智能相关的发明(专利族[1]) 申请量达54,000件,发表的科学文章超过75,000篇。
自2017年推出已成为生成式人工智能代名词的大语言模型背后的深度神经网络架构以来,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专利数量增长了八倍。
仅2023年公布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就超过了全部总数的25%,发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科技论文超过45%。
目前,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仍只占全球所有人工智能专利的6%。
排名前十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申请人分别是腾讯(2,074项发明)、平安保险(1,564项)、百度(1,234项)、中国科学院(607项)、IBM(601项)、阿里巴巴集团(571项)、三星电子(468项)、Alphabet(443项)、字节跳动(418项)、微软(377项)。
排名前五位的发明者所在地分别是:中国(38,210项发明)、美国(6,276项)、大韩民国(4,155项)、日本(3,409项)和印度(1,350项)。
图像和视频数据在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中占主导地位(17,996项发明),其次是文本(13,494项)和语音/音乐(13,480项)。使用分子、基因和蛋白质数据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专利增长迅速(自2014年以来有1,494项),过去五年的年均增长率为78%。
生成式人工智能的专利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生命科学(5,346项发明)、文档管理和出版(4,976项),以及商业解决方案、工业和制造业、交通运输、安全和电信领域的2,000多项发明。
未来,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帮助设计新分子,加快药物开发。它还能实现文档管理和出版任务的自动化,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零售辅助系统和客户服务聊天机器人,并实现新产品设计和优化,包括公共交通系统和自动驾驶。
注释
[1] 分析将简单专利族作为单项发明的代表。简单专利族是指在不同国家或司法管辖区申请的一组与单项发明有关的专利,这组专利的技术内容相同。专利族成员首次公布的专利算作公布年。这份关于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报告是对产权组织关于人工智能的开创性2019年《技术趋势》出版物的补充。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知产力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