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的5000万的商业秘密案,背后却是体检行业“一哥”之争

2018-11-21 18:24:24
2018年11月16日,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披露了《关于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涉及诉讼事项的进展公告》。美年大健康在公告中对该公司两年多以前就已卷入的一桩纠纷的后续进展作了通报。

作者 | Bruce


(本文系编辑依据相关素材采写,不代表知产力立场。转载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文章来源。)


(本文3298字,阅读约需7分钟) 

 

最近,小编有位同事小L咳嗽得厉害,许是秋冬换季患上了点感冒。感冒不可怕,怕就怕得了感冒全身抵抗力下降,什么头疼脑热杂七杂八的毛病一股脑全冒了出来。火锅米饭大盘鸡,也只能拿走拿走别客气了。

 

同事们劝她做个全身体检,好对症下药把寄几个的身体彻底调理一下。可是该去哪家体检机构呢?小L上网搜了一番。

 

现如今,除了众多公立医院外,民营体检机构也很受欢迎。在众多体检机构里总是有两家名列前茅,一家叫“爱康国宾”,另一家名为“美年大健康”,两家机构来头都不小,都上过市,有媒体称之为体检“双雄”。

 

秉承着知产力小编专业敬业的光荣传统,小L又查了一下这两家机构的更多资料,不搜不知道,体检行业的“双雄”近期居然还爆发了一桩商业秘密纠纷,这顿时唤起了作为知识产权小编的小L的兴趣。


“纠结”的诉讼:起诉撤诉、再起诉再撤诉、再再起诉……

 

2018年11月16日,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披露了《关于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涉及诉讼事项的进展公告》。美年大健康在公告中对该公司两年多以前就已卷入的一桩纠纷的后续进展作了通报。


WeChat Image_20181122102325.jpg

美年大健康2018年11月16日披露的公告(部分,来源:深圳证券交易所)

 

根据美年大健康披露的公告来看,早在2016年初,原告爱康国宾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就在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对五个被告提起诉讼;不过据美年大健康2018年3月的公告称,爱康国宾在北京朝阳法院撤诉,转而起诉到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然而这还没完,半年过去了,爱康国宾再度以需要重新搜集证据为由撤诉,并得到上海浦东法院的批准。

 

此次,美年大健康11月16日最新的公告中披露,其下属子公司上海美东软件开发有限公司、广州美年医疗门诊部有限公司、美年大健康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收到了上海浦东法院出具的《应诉通知书》。嗯,爱康国宾又双叒叕重新起诉了美年大健康。

 

小L说,爱康国宾提起诉讼怎么总是像没想好的样子……难道另有隐情?

 

这起诉讼的原告是爱康国宾健康体检管理集团有限公司,以及其子公司广州爱康国宾健康检查有限公司;四个被告分别为自然人牟元茂以及上述三家美年大健康子公司,母公司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虽然曾被爱康国宾列入2016年起诉状的被告之中,但此次诉讼并未出现在被告名单中。

 

那么,被告中其余的唯一一名自然人牟元茂是何方神圣?小L查询了一下媒体报道,发现牟元茂据称曾于2008年至2013年担任爱康国宾广州区技术负责人,2013年底从爱康国宾离职后在美年大健康担任销售。

 

莫非这又是一起员工跳槽带来的商业秘密纠纷?看来这位牟元茂先生应该是这起案件的核心了。

 

小L再往下看公告,发现爱康国宾这起诉讼居然索赔5000万元,而且这还不算诉讼费用等等。美年大健康称会“积极着手应诉准备工作”,“暂无法估计本次诉讼对公司本期利润及期后利润的影响”。

 

旧事重提:侵犯商业秘密?

 

既然起诉的理由是侵犯商业秘密,那么,究竟是什么商业秘密被侵犯了?又缘何索赔高达5000万元人民币?

 

虽然没看到此次起诉状的详细内容,但小L找到《京华时报》两年多前的一篇报道,似乎明白了其中的一些原委。

 

据《京华时报》报道称,爱康国宾发现所谓商业秘密侵犯行为的时间是在2014年初,当时爱康国宾发现了其团体客户出现大规模“异常”流失。而根据一些客户的反馈,这些“异常”流失是拜美年大健康所赐——美年大健康的销售人员宣称已经完全掌握了爱康国宾的客户资料、销售价格以及销售策略等信息。

 

爱康国宾由此断定,美年大健康的低价竞标与爱康国宾团体客户流失脱不了干系。

 

小L说,这个局面让她回忆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些商战剧,一幕幕经典套路浮现在了她的脑海中。

 

《京华时报》透露,在掌握了这一“线索”后,2014年7月,爱康国宾开始“顺藤摸瓜”,通过对业务系统的大量非法侵入日志记录进行跟踪和分析,最终锁定操纵非法侵入的是美年大健康的管理人员牟元茂,于是向北京市公安局网监大队报案。

 

这个牟元茂就是被列为诉讼被告的那唯一一名自然人。后来,2014年11月27日,牟元茂被北京市公安局网监大队刑事拘留,并于2015年10月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4个月。

 

根据报道中爱康集团法律顾问金冰一的解释,关于侵犯商业秘密的起诉之所以在2016年初提起,正是因为在等待法院对牟元茂的刑事判罚结果。而此后的起诉与撤诉的再三反复,根据美年大健康披露的公告称,则是因为爱康国宾需要重新搜集证据。

 

“想必这次重新起诉应该与此前的情况差不太多吧。”小L若有所思。

 

实名举报:违反反垄断法?

 

在搜索双方法庭诉讼报道的同时,小L还注意到,爱康国宾曾经实名举报美年大健康违反反垄断法。

 

根据澎湃新闻的报道,就在第一次起诉美年大健康后不久,2016年3月10日,爱康国宾曾发布公开声明,宣布实名举报美年大健康产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及其实际控制人俞熔违反反垄断法,未经反垄断审查违法收购慈铭体检。而当天下午,美年大健康回应认为爱康国宾的举报“没有事实依据”,以举报之名行“挟持舆论”之实。

 

慈铭体检是谁?美年大健康收购慈铭体检是怎么回事?原来,就在双方“口水战”的几天前,2016年3月1日,美年大健康曾发布了一份重大资产重组方案,拟以发行股份方式购买天亿资管、东胜康业、韩小红和李世海等4名股东持有的慈铭体检72.22%的股权,交易作价26.97亿元。加上美年大健康此前已持有的慈铭体检27 .78%股份,收购完成后慈铭体检将成为美年大健康的全资子公司。

 

慈铭体检也是一家民营体检机构,可以排在中国民营体检行业的第三位。这样看来,美年大健康收购慈铭体检将会进一步充实自己的实力,从而在与爱康国宾竞争体检行业“一哥”地位上掌握更多话语权。

 

“难怪爱康国宾会站出来阻拦这笔交易。”小L恍然大悟。可是,这或许还不是全部的真相。


资本游戏:收购与反收购

 

从资料来看,两家体检行业巨头都是很有来头的,并且在市场上的竞争处于白热化阶段。但无论是提起商业秘密诉讼,还是举报违反反垄断法,或许都只是双方背后这场收购与反收购的大戏的一出戏码。

 

爱康国宾,曾经于2014年4月在美国纳斯达克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中国体检第一股。可是不久之后爱康国宾董事长张黎刚便与私募基金方源资本组团,准备以17.8美元/ADS的价格,对在纳斯达克上市仅17个月的爱康国宾提出私有化。

 

此时正是2015年八九月份,美年大健康借壳江苏三友完成国内A股上市。三个月后,美年大健康便表示,将联合平安、红杉、太平等资本机构向爱康国宾发出私有化要约,要约价格为22美元/ADS。

 

虽然此后爱康国宾以股权摊薄反收购措施(“毒丸计划”)、对阿里巴巴和中国人寿等新资本方的引入等应对美年大健康的提价,试图提高收购代价,阻挡美年大健康的收购“攻势”,但美年大健康依旧于2016年1月提价至25美元/ADS。据《投资界》分析,“这代表着美年大健康始终在试图恶意收购”。

 

正是在双方僵持不下的这个当口,爱康国宾把战火烧到了法院和商务部。

 

对此,美年大健康作出公开回应称,公司一向坚持秉守商业公德,历来坚决反对也从未参与过任何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更不允许员工从事违背商业道德的行为。“美年大健康坚决反对诋毁行业,恶意炒作的不正当竞争行为。”美年大健康相关负责人表示。

 

美年大健康负责人表示,目前是美年大健康参与爱康国宾私有化进程的关键时期,爱康国宾此刻提起诉讼有炒作嫌疑,公司保留对恶意歪曲事实的行为行使追诉的权利。

 

但爱康国宾则矢口否认。在《京华时报》的报道中,爱康集团法律顾问金冰一解释说,该诉讼与双方的资本行为并无关联:首先,时间上对不上,对牟元茂的调查始于2014年,爱康国宾在近一年后才提起私有化,而美年大健康的中路拦截也恐怕是意料之外的事情;其次,之所以现在才起诉美年大健康,是一直在等法院对牟元茂的刑事判罚结果。

 

当时有法律界人士曾表示,爱康国宾的实名举报和起诉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拖慢公司的私有化进度,从而达到为张黎刚及其买方团争取更多时间的目的。


结  语

 

但现在看来,爱康国宾阻止被美年大健康私有化收购的策略是成功的——私有化大战僵持10个月后,马云旗下云锋基金杀入,发出私有化要约建议信,打破了对峙局面。2018年3月,爱康国宾发布公告,称已收到云锋基金和阿里巴巴的正式收购提议。

 

至于那起商业秘密纠纷,现在仍在起诉阶段,我们继续关注。

 

哦对了,小L说,鉴于“双十一”刚过,她的钱包、支付宝、花呗、微信支付等可能暂时不允许自己做全面体检了,还是先多喝点热水吧……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评论区

    下一篇

    11月14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的美商NBA产物股份有限公司与上海众源网络有限公司、北京爱奇艺科技有限公司侵害著作权与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就是众多体育赛事盗播纠纷中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之一。

    2018-11-19 19: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