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诉百度专利侵权案开庭在即 搜狗或仍占得先机
作者 | 李俊慧
(本文系知产力获得独家首发授权的稿件,转载须征得作者本人同意,并在显要位置注明文章来源。)
(本文967字,阅读约2分钟)
围绕输入法引发的“中国互联网专利第一案”,已经持续数年之久,受到了很多网友的密切关注。
2015年10月,搜狗将百度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诉称百度旗下的“百度输入法”产品侵犯了由搜狗所享有的8项与输入法技术相关专利,要求赔偿8000万元。
2015年11月,搜狗又将百度分别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上海知识产权法院及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诉称百度输入法侵犯其享有9项专利权,并提出1.8亿元的赔偿请求。两轮诉讼总计2.6亿元的索赔额,引起了公众广泛的关注,此案也因此被称为“中国互联网专利第一案”。
如今,这一起始于2015年的专利纠纷,终于要进入到开庭审理环节了。
近日,据媒体报道,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将于近日开庭正式审理此案。随着该案进入决定性的庭审阶段,也意味着耗时多年的搜狗诉百度输入法专利侵权一案距离尘埃落定已为期不远。
而在此次法院正式开庭审理前,其实围绕涉案专利是否有效,搜狗与百度已经持续较量多次。出于专利诉讼的惯例,百度率先针对搜狗的涉案专利进行无效申请,百度的目标很简单,就是试图让搜狗起诉百度的诸多输入法专利变成无效,使得诉讼失去了专利依托。但结果并未如百度所愿,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的裁定,搜狗的11项专利被判定全部有效或部分有效。
从搜狗提起诉讼至今,这起输入法侵权案,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普及了大量的知识产权相关法律。其中,关于科技产业和技术应用的专利诉讼,更是给公众上了一堂堂生动的专利法律课。
从技术领域来看,互联网技术或应用需要重要的专利稳定性。作为国内互联网领域少有的专利纠纷,该案最终的审理结果,对行业有着深远的示范性影响。
首先,借鉴甚至抄袭在互联网行业较为普遍。其中,既有巨头间的相互借鉴、抄袭,也有巨头对初创公司的借鉴、抄袭。尤为需要注意的是,巨头对初创公司业务、模式及技术的借鉴或抄袭,通常会给初创公司带来灾难性伤害。
其次,案件处理结果对于引导互联网行业注重创新、加强保护具有参考意义。从索赔额来看,在2015年起诉之初,按照一件专利索赔千万甚至上亿元,其额度已经非常之高。
如果最终法院审理认定构成侵权,并支持搜狗一方的索赔额,那么,对于通过司法案例约束互联网行业的不正当技术竞争,促进行业良性竞争,注重原始创新,将会发挥积极的引导作用。
或许,这才是搜狗与百度输入法专利大战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