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跟踪计划 | 李赞:难求最短直线,只要一路向北

2022-08-04 17:25:00
李赞说他喜欢周杰伦的歌。刚好,在地图上,“向北”就是在“向上”。

编辑 | 季文梨

#

Vol.3   

640?wx_fmt=jpeg

讲述人:李赞

毕业院校:北京科技大学 文法学院

毕业走向:北京科技大学知识产权管理博士

梨子找到李赞的方式很直接——他曾是知产力的作者,而且是单独署名。(点击右侧文字查看全文:新法解读 | 演绎作品在新著作权法中的缺失

梨子通过李赞投稿时留下的联系方式再次找到他时,是一个周二的下午,不过李赞直接把采访时间约到了周六:“我周五要参加驾照科目一的考试,这几天需要复习。”

鲜明的对比令人惭愧——科目一是驾驶员理论考试,想当年梨子只匆匆翻了半天书便“洒脱”地进了考场。

#

不走寻常路  

说起来,李赞本科就读的燕京理工学院和研究生就读的北京科技大学,都是偏向理工科的院校。“在理工院校读法学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是梨子比较好奇的一个问题。

“因为我一直都是在理工院校,所以没有比较的话,也不觉得有什么特别”,李赞坦言。“很多人都认为理工科背景会对学习知识产权有帮助,当然这种影响确实是存在的,尤其是在专利领域。不过我们研究的毕竟还是法学,是定性问题,并非要像专利代理师一样研究专利的具体构成,所以在我看来,这种影响其实也并没有很大。”

“您好像是以法律硕士申请到读博机会的?”——这是梨子在李赞身上看到的另一个不寻常。要知道,对于相对更为偏向学术研究的法学硕士来说,读博的“门槛”已然不低;所以“法律硕士到博士”,这恐怕是件更难完成的事情。

640?wx_fmt=png

谈到这个话题时,李赞显得比梨子要“淡定”得多:“是的,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是,法学硕士的学制是三年,而法律硕士只有两年,所以如果法律硕士想要继续读博,等到研二再去准备是来不及的——读博的这个打算,我基本是在研究生刚入学时就已经确定了。”

时间倒回到李赞大学毕业时,他曾回到家乡河北省唐山市,在河北渤澳律师事务所做了一名实习律师。“说实话,律师在二三线城市并不算是一个十分稳定的工作,一来,新人律师时刻面临着案源问题;二来,想要获得系统培训和提升的机会也并不容易。除了这些客观因素,深入分析自己的性格,我不是一个足够外向的人,相比律师而言,我想我更适合也更喜欢去做一个研究者。”

李赞说,在律所做实习律师的一年,也是他备考的一年。“我很感谢我的指导律师,他十分理解并支持我的想法,这也坚定了我继续深造的决心。”

640?wx_fmt=png

考入北京科技大学后的第一年,李赞“有幸”成为了第一届知识产权学术年会的分论坛发言人,他在论坛上分享的《网络同人作品著作权侵权问题研究》后经整理在《知识产权》第12期(增刊)发表——这可是妥妥的法学“C刊”啊。

李赞回忆,这次年会可以说是他与知识产权学术界的第一次“正式”见面,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他人分享并进行深入的交流,增强了李赞做学术研究,做知识产权学术研究的兴趣和信心。

研一结束后,李赞的综合成绩排名年级第一,并随后获评了“国家奖学金”。据梨子了解,研究生阶段的国奖评选中,发表论文可以说是第一大“指标”,可见这对于相对偏重实务的法律硕士来说,是更难达到的“高度”。彼时,在北京科技大学文法学院对国奖获得者的采访中,李赞已经明确表示:“未来我将继续跟随导师读博。”

#

选择远方  

说起来,李赞入学时,“法律硕士”实际并没有一个明确的研究方向。“我的导师张武军老师是知识产权领域的专家,可以说是他‘解锁’了我对知识产权的兴趣。读研期间,我基本每周都要到导师的办公室去请教,张老师也经常将他获得的知识产权动态、学术交流信息分享给我。”

“那时我常常满北京的跑,参加自己感兴趣的讲座和论坛”,李赞现在回忆起来仍带着些许兴奋。“可惜后来疫情严重的时候,学术活动基本也都改在线上举行了。”

研二期间,李赞跟随导师参与了《知识产权与国家安全的关系及对策研究》课题,这是他第一次完整参与一个课题从申请到结项的全过程。李赞回忆,课题研究的一年中,成员们经常聚在一起讨论课题的思路,头脑风暴几乎每次都要占据一整个下午——“累并快乐着,我从中深刻体会到了科研的乐趣”。

640?wx_fmt=jpeg

李赞(右三)和他的同学们

李赞被安排去考科目一的当天,也是学院举行线上毕业典礼的日子。对于这种错过,李赞表示惋惜,但也没有过分遗憾:“可能因为我暑假后还要再回到学校去吧~”

不过,说是暑假,李赞也根本闲不下来:“北京科技大学知识产权中心将在八月举办‘2022大国知识产权论坛—艺术与知识产权保护论坛’,所以最近正忙着论坛的筹备,包括确定嘉宾、准备嘉宾简介以及制作论坛学习手册等等;我还将在论坛最后的博士生专题中发言,主题是关于著作权的开放许可制度。”

暑假结束后,李赞将再次跟随自己的导师继续攻读知识产权管理博士学位,“我算是张武军老师获评博导后的第一个博士生吧,说起来还是挺荣幸的。”

至于更长远的规划,李赞在怀揣希望的同时也保持着清醒:“我现在的想法是,如果到时有这个能力,就继续留在知识产权学术领域,去做一名大学老师;不过博士四年的可能性还是很多的,我现在也无法完全预估。”

#

青春的花路  

说到李赞的“规划”,他提起了一段难忘的经历:“我曾经给一个赴澳留学生进行过一对一辅导,当时讲的是版权法的内容,这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回顾知识并将其系统化的机会。交流中,我发现我们都很喜欢《哈利·波特》,所以在授课时我经常用它和它的作者来举例,这样知识会更容易理解,授课效果也比单纯讲理论要好得多。”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或许也同样适用于老师。“我当时在备课上花了很多时间,甚至专门去学了如何用Keynote做课件”,李赞回忆道,“不过我想我很喜欢知识输出的感觉”。

“台下十年功”的时候,李赞偶尔会给自己煮一杯咖啡,“煮咖啡的过程可以让我得到放松,当然也是因为咖啡可以提神

640?wx_fmt=png

梨子越过这杯咖啡注意到了背景里红绿相间的咖啡壶,“这是我女朋友之前送的摩卡壶,因为知道我喜欢咖啡。”

——这燃起了梨子的八卦之心

说起女朋友,李赞有点难为情,不过更多的是骄傲:“我们是本科同班同学,她的成绩比我还要好一些。那时我们经常一起在学校图书馆自习,考研时也会一起讨论问题,同时相互鼓励。我们研究生阶段不在一个学校,不过这并没有影响我们之间的交流,‘巧’的是,她也是在研一结束后得到了国奖。”“所以,我一直觉得学业和爱情并不冲突,就像两个人一起去图书馆也是一种约会的方式。”

640?wx_fmt=png

谈到学业之外,李赞还提起,他在闲暇之余会帮老妈打理一下家中的院子,里面现在种着各种各样的花,很是漂亮。梨子想,青春的路如花,当然不止一条,不过只要认真走过去,每一条路都将是条花路。

#

再次启程  

和李赞的第一次采访距离梨子成稿的时间有点长,所以在7月底我们又进行了一次复采。李赞说,他已经通过全部考试,成功拿到了驾照。

说到即将到来的“2022大国知识产权论坛”和他的报告,李赞直言:“应该比我第一次参加论坛的时候进步了一些吧,不管是心态还是论文质量。在自己参与筹备的论坛上发言感觉还是不同的,我会尽量多地吸收其他发言人的思路,再根据论坛点评人的意见进一步修改自己的论文。”

640?wx_fmt=png

当被问及这些年来对知识产权是种什么样的感觉,李赞的回答让梨子有些意外:“‘对知识产权的感觉’其实对我来说有些大了,我现在重点研究的领域是著作权法,甚至是著作权中很小的一部分。”——先宽而渊,李赞对自己要走的路有着十分清晰的定位。

我们的第一次采访结束后,李赞曾发来他得到国奖后的那次学院采访,采访稿的标题叫做“朝着热爱的方向前进”。这倒让梨子想起了很久以前自己的毕业寄语,或许也同样适合李赞:

尽管走下去

不必逗留着

去采鲜花来保存

因为在这一路上

自然会继续开放

(图片来源 | 网络)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评论区

    下一篇

    8月2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公开通报了涉老字号案件审理情况、常见涉诉原因及品牌保护建议,并发布涉老字号典型案例5件。

    2022-08-02 16: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