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闽台知识产权圆桌会议”在厦门成功举行
来源 |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知识产权赋能高质量发展,2022年12月9日,由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国家知识产权培训(福建)基地、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厦门大学)研究基地主办,福建省知识产权局支持的“2022闽台知识产权圆桌会议”在厦门成功举行。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省知识产权发展保护中心主任刘征颖,厦门大学校长助理方颖,厦门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许和山,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厦门知识产权法庭庭长廖惠敏,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卢琳兵,以及来自海峡两岸学术界、实务界的专家学者总计80余人,通过“线下”或“线上”形式出席此次会议,共话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
开幕式
主持人
林秀芹院长
本次会议的开幕式由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厦门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林秀芹主持。林院长对与会的各位领导、嘉宾表示了诚挚的欢迎。林院长指出,当前我国知识产权和创新的事业发展态势良好,质量双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知识产权工作摆在高质量发展的突出位置,推动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闽台两地地缘相近、人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希望以此次圆桌会议为平台,支持各位嘉宾充分交流、贡献智慧,共同为推动海峡两岸的知识产权合作与融合发展贡献力量。
随后,厦门大学校长助理方颖,磐安智慧财产教育基金会董事长、政治大学名誉教授刘江彬,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省知识产权发展保护中心主任刘征颖分别进行了致辞。
致辞嘉宾
方颖教授
方颖教授首先代表厦门大学致欢迎辞,他向会议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并向与会的海峡两岸嘉宾和支持厦门大学发展的各界朋友表示衷心感谢。方教授提出,闽台知识产权圆桌会议邀请两岸著名的知识产权学者、实务专家为知识产权推进两岸经济高质量融合发展献计献策,体现了厦门大学作为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的责任担当。方教授期待各方共同努力,将圆桌会议打造成促进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人士沟通合作的常态化机制和突出的学术品牌,努力开创闽台知识产权深度融合发展的新局面,为两岸融合发展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致辞嘉宾
刘江彬教授
刘江彬教授对会议“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的机遇和挑战”的主题进行深入解读。他指出,“高质量”在质而不在量,欲理解“高质量发展”,一方面应当注重考察知识产权在哪些具体产业中能够深度发挥赋能效应、显著提高附加值;另一方面应当认识到,知识产权的高质量意味着其能够转化为巨大的竞争优势,成为竞争利器。同时刘教授提醒,知识产权领域的机遇和挑战往往呈一体两面之态,例如比特币、元宇宙等热领域和其他国家为争取企业入驻给予的政策优惠,昭示机遇也暗藏挑战,企业家要善于理性识别。
致辞嘉宾
刘征颖主任
刘征颖主任代表福建省知识产权局,对会议的顺利召开表示衷心祝贺、向与会的两岸专家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刘主任指出,推进两岸知识产权交流合作,既是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奋进知识产权新征程的重要举措,更是顺应两岸发展需要、切实保障两岸人民权益的必然要求。福建省地处两岸知识产权融合发展的前沿枢纽,创新对台先行先试知识产权体制机制改革、探索海峡两岸知识产权融合发展新路,致力推动两岸知识产权合作向更广范围,更高层次发展。
签约仪式
主持人
杨晟部长
签约代表
陈晓主任、林秀芹院长
会议举行了福建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与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合作框架协议签约仪式,双方将共同建设福建省海外知识产权纠纷应对指导中心与马来西亚工作站。福建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陈晓主任、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林秀芹院长以签约代表身份上台签约。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党组成员、省知识产权发展保护中心主任刘征颖,厦门大学校长助理方颖,厦门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许和山,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厦门知识产权法庭庭长廖惠敏,厦门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二级巡视员、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卢琳兵担任签约活动的见证人。
主题发言
主持人
郭禾教授
主题发言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郭禾主持。
演讲人
李明德教授
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名誉主任、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明德教授以“中国外观设计单独立法的几点思考”为题,发表主题演讲。李教授追溯了中国外观设计单独立法议题的历史沿革、分析了我国外观设计专利保护模式下,外观设计保护制度的发展历程,李教授提出,未来外观设计制度的改革宜摈弃专利保护思路,建立“外观设计权利”的独立概念,进行专门立法。
演讲人
刘孔中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新加坡管理大学杨邦孝法学院教授刘孔中的发言题目为“大陆地区从知识产权效仿者到游戏规则变革者”。刘教授肯定了改革开放以来大陆在知识产权事业上取得的长足进步,回顾了海峡两岸在知识产权领域合作交流、融合发展的历程。他认为,大陆具备深度参与全球知识产权治理的责任担当和机会可能,但未来的知识产权政策制定应当避免过度倚重数字指标、停止不公平的知识产权补贴,并加强和其他国家的政策合作。
演讲人
马一德教授
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知识产权学院教授、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马一德以“建设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强国”为题进行主题发言。马教授以宏观视角深入论证了“知识产权始终是探索和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和“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保障”两个议题,集中阐释了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建设知识产权强国的关键意义。马教授强调,知识产权制度是塑造现代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发展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制度工具和战略资源,是现代化社会的基本标志,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征程中,面向中国式现代化的知识产权制度将进一步释放能量。
演讲人
钟基立博士
MIT斯隆学者、厦门智汇权科技有限公司创办人钟基立博士以“数字人民币与智能合约如何改变IP运营生态”为题进行专题演讲。钟博士将知识产权与NFT、智能合约和数字人民币的结合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IP和NFT结合,利用区块链防篡改的机制,提升版税支付效率和透明度,此阶段的应用已经投入实践;第二个阶段为IP和NFT、智能合约结合,产生新的利益分配模式和新的商业模式,这种应用正处于发展和探索之中;第三阶段是数字人民币植入智能合约的应用,可能释放巨大创新动能,期待其从构想成为现实。
演讲人
张平教授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北京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知识产权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研究会副会长张平的演讲主题是“开放创新的知识产权应用机制”。张教授对开源运动的发展历程和主要模式进行了详细阐释,并强调资本驱动下的开放创新是另一种市场竞争形式,开源社区的实践模式隐含反竞争风险,值得研究者进一步关注。
演讲人
沈敦仁董事长
新华国际知识产权(厦门)事务有限公司董事长沈敦仁的发言主题是“审视技术创新与专利策略的关联性”。沈董事长以资深实践者的视角,对我国企业在专利转化中存在的突出局限和改进策略进行了深入剖析。他指出,企业应当避免短视、投机的心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精准创新。
分论坛一·上半场
主持人
宋伟教授
分论坛一上半场由中国科技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执行院长宋伟教授主持。
发言人
刘银良教授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刘银良以“两岸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经验与借鉴”为题进行发言。刘教授从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法理基础出发,比较分析了大陆法系、普通法系的做法,并进一步介绍了英国、澳大利亚、美国的相关制度,同时结合数据分析了台湾地区的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的经验。
发言人
卢文祥教授
东吴大学法律研究所兼任教授卢文祥以“企业知识产权贯标与台湾经验”为题进行发言。卢教授从DABAS案为引入,认为在新技术条件下,企业的知识产权贯标变得至关重要,并介绍了两岸对于知识产权贯标的不同做法和经验,包括知识产权贯标的目的、相关政策和基本流程。
发言人
宋健法官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原审委会委员、知识产权庭庭长宋健以“关于驰名商标保护的思考”为题进行主旨演讲。宋法官分析了“海底捞VS河底捞”案和“何瑞英因商标不予注册复审行政纠纷”案,认为驰名商标无论是同类还是跨类,都会存在混淆/淡化现象,并提出了驰名商标应当获得与其商誉相当的保护力度的修法建议。
发言人
谢国廉教授
高雄大学法学院教授、财经法律研究中心主任教授谢国廉以“元宇宙游戏的商标保护”为题进行发言。谢教授介绍了元宇宙的意涵和相关的案例,分析了元宇宙中商标注册及其保护范围。
与谈人
胡开忠教授
在与谈环节中,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胡开忠教授认为,应当谨慎地适用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其适用应以保护知识产权保护为基本目标;台湾地区知识产权贯标制度的实践经验对完善大陆地区相关工作有所裨益;胡教授认为宋健老师在驰名商标保护的思考具有很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而元宇宙游戏中的商标保护并没有改变商标法的基本原理,而需要根据商标法原理的特点做一些法律适用上的调整。
与谈人
肖冬梅教授
湘潭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肖冬梅教授结合相关的调研报告,认为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认为目前大陆企业贯标活动依旧不足,台湾地区企业贯标相关实践的经验对我们有很好的启示;认为宋健老师对国内外驰名商标的相关制度进行了清晰的梳理,提出了有效的法律修改建议;认为元宇宙游戏的商标保护属于新的问题,因此针对性的回应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分论坛一·下半场
主持人
刘晓海教授
分论坛一的下半场由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刘晓海教授主持。
发言人
谢惠加教授
华南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谢惠加以“算法推荐视角下短视频平台版权侵权注意义务的完善”为题进行发言。谢教授从算法推荐技术对短视频平台注意义务的挑战、平台注意义务扩张的内在逻辑内在逻辑和制度完善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讲解。
发言人
毛昊教授
同济大学上海国际知识产权学院教授、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实验室主任毛昊教授以“版权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机遇、挑战和对策”为题进行发言。毛教授从全球版权产业的数字化变革趋向、中国版权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挑战以及数字化治理模式转型三个方面进行了讲解,明确了我国版权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的改革思路。
发言人
王美心教授
台湾云林科技大学教授王美心以“新兴知识产权侵权侦测工具与标准”为题发言。王教授从美国著作权的合理使用制度出发,介绍了知识产权侵权侦测工具的使用领域、知识产权保护的软件代码套组。
发言人
叶文庆副教授
福建工程学院法学院副教授、副院长叶文庆以“知识产权技术鉴定实务与政策动态”为题发表了主旨演讲。叶教授介绍了我国知识产权技术鉴定的相关政策、机构和典型案例。
与谈人
庄完祯经理
在与谈环节中,兴宇国际智权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原宸鸿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知识产权部资深处长庄完祯认为,谢教授对平台的注意义务给予了十分完善的学理分析,并提出了关于短视频到合理二次使用的标准这一问题;认为版权数字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国家政策引导结合系统性的变革;认为台湾地区已实行的技术调查官和将引进的查证人制度对大陆地区的相关制度具有借鉴意义。
与谈人
张冬教授
闽江学者特聘教授、集美大学海洋文化与法律学院教授张冬认为,知识产权法作为一门距离科技最近的法律,新技术的驱动下的知识产权治理是创新性发展的有力保障,小组的四位嘉宾聚焦了技术应用与法律,分别从法理、产业、技术和行政与实务四个角度提出了有创新价值的观点,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分论坛二·上半场
主持人
黄玉烨教授
分论坛二上半场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黄玉烨教授主持。
发言人
龙小宁教授
教育部“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教授龙小宁教授以“关于FRAND禁令的经济学分析”为题进行发言。龙教授从经济学的视角阐述了关于FRAND禁令所引起的争议,基于对纳什谈判模型的分析推导出许可费率符合FRAND原则要求,对永久性禁令提出了质疑,并认为纳什谈判解不失为一种找到稳定性许可费率的方法。
发言人
宋河发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宋河发围绕“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综合计算方法研究”的主题进行主旨演讲。宋老师结合实务案例,以财务视角对标准必要专利许可费率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指出企业财务中对专利许可费率的计算可以为司法实践提供重要的依据。
发言人
万勇教授
中国人民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授万勇教授围绕“三步检验标准的理论争议与国际溯源”进行发言。万教授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梳理国内外版权法领域三步检验标准的立法发展、分析三步检验标准的本质属性,提出开放式例外条款并不违反三步检验标准,三步检验标准统合了赋权和限权功能,三步检验标准既可由立法机关适用亦可由司法机关适用等学术观点。
发言人
熊诵梅律师
勤业众信、德勤商务法律事务所执行副总、合伙律师熊诵梅围绕“公司治理与智财管理”进行发言。熊律师指出无形资产同有形资产都是公司资产的重要组成,但无形资产计算方式确更复杂。熊律师对台湾智慧财产管理制度实践进行了案例式介绍,认为智慧财产管理制度可助力企业永续发展。同时,熊律师强调,良好的企业治理制度不仅有赖于良好的市场制度及发展环境、还需要依靠董监事的远见及管理阶层的协作能力。
与谈人
刘海波研究员
与谈人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刘海波对上述四位知识产权领域内专家、学者对发言进行了高度评价,认为四位发言人的主题演讲符合当下时代发展背景要求,具有启发性和创新推动性。
与谈人
邹宗萱副主任
与谈人财团法人资讯工业策进会科技法律研究所创意智财中心副主任邹宗萱着重对熊律师提出的台湾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作进一步延伸,分享企业布局标准必要专利的相关经验。
分论坛二·下半场
主持人
李扬教授
下半场会议由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李扬教授主持。
发言人
焦和平教授
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教授焦和平以“数字平台承担共同侵权责任的过错判定”为题目进行发言。焦教授指出,过错判定问题并非新兴话题,但是在当前平台技术不断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的时代背景下,平台注意义务和过错判定值得进一步梳理和思考。焦教授从侵权要件、赔偿数额、证明标准、惩罚行赔偿制度等四个方面对“应当知道”予以厘清,并建议为了避免引发歧义,在立法层面上可以将“应当知道”改为“有理由知道”或“推定知道”。
发言人
刘铁光教授
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教授刘铁光围绕“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大陆著作权刑法保护制度的解释调整”的主题,对制度变革、技术发展以及刑法保护目的进行梳理。刘教授认为目前著作权民法保护和刑法保护较为割裂,不利于司法实践发展,并建议著作权刑事立法采取空白罪状模式,理顺著作权民刑规则。
发言人
吴文珠顾问
律盟智财管理顾问股份有限公司顾问吴文珠围绕“让知识产权管理帮助公司治理加分”的主题,从企业发展实践层面对台湾智慧财产管理规范(TIPS)进行深入阐述,并基于实证数据对比分析,为企业长足发展提供了实操性建议。
发言人
董慧娟副教授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董慧娟副教授以“对网络游戏‘换皮’规制路径对思考”为题进行发发言。董老师通过游戏案例研析,指出当前我国著作权法在玩法、游戏规则等问题的保护中存在诸多问题,亟需进一步厘清界定。董老师强调,在网络游戏“换皮”争议中,对实质性相似的判定不宜过于宽松,同时适用一般条款时应秉持谦抑态度。
与谈人
宁立志教授
与谈人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知识产权与竞争法研究所所长宁立志教授就四位发言人分享的主题进行了细致地评析。宁教授认为“应当知道”也许是立法为法官设下的有价值的立法空白,并认为焦和平教授分享的审查义务相关法律问题对法理依据的解决提供了有价值的思路;其次,宁教授认为民法和刑法价值制度理念不同,但在著作权领域两种制度相协调发展或许可以成为一种新的解决纠纷的基础思路。再次,宁教授认为吴文珠顾问提及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及运营维护方案实操性强,为中国大陆企业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最后,宁教授认为,关于游戏换皮的相关法律规制问题一定要兼顾公有领域的保护,应当平衡权利专有和竞争自由。
与谈人
蔡坤旺律师
与谈人法玛科技顾问(股)公司律师、专利师蔡坤旺充分肯定了四位发言人的主题发言,并认为著作权保护范围过宽会影响一般性消费者利益,同时指出知识产权管理的问题仍是企业,并且知识产权管理已成为科技公司发展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
圆桌论坛
主持人
李晶助理教授
圆桌论坛以“海峡两岸知识产权运用和保护的经验和借鉴”为主题,由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李晶助理教授主持。各位与会专家畅所欲言,为闽台知识产权的合作和交流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发言人
张宏伟法官
厦门市中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张宏伟介绍了厦门两级法院过去五年涉台知识产权保护的情况,从案件的数量、发展趋势、涉诉领域、提升涉台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几个方面做了详细分析。
发言人
杨高强总经理
厦门合道联合知识产权事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杨高强基于实践视角,分析了地理标志维权及其运营困境。
发言人
刘运华副教授
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副教授刘运华结合专利制度的目的以及申请、审查、保护等环节,阐述了促进高质量、高价值专利生成的路径和方法。
发言人
樊治齐主任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技术移转与法律中心原副主任樊治齐结合人工智能的发展论述了新技术的发展对知识产权制度的影响,以及知识产权制度的应然回应。
发言人
张绍斌助理教授
东吴大学法律研究所资讯安全组助理教授、合盛法律事务所律师张绍斌结合两岸以及美国的相关法律法规,介绍了知识产权诉讼的经验。
发言人
陈得宗经理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级IP经理陈得宗从公司的基本情况、专利应用的经验、公司的管理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工作几个方面分享了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的知识产权保护和运营经验。
发言人
陈远洋总经理
厦门福贝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执行合伙人陈远洋从专利从业者的角度论述了对非正常专利的申请和高价值专利的理解。
发言人
王晓君副教授
贵州师范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王晓君从非遗文化的发展历史和我国的相关法律政策出发,分析了贵州非遗文化的版权保护现状、问题和对策
发言人
孙海荣副教授
西北政法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孙海荣从地理标志的发展状态、功能作用、实践问题三个方面,分享了地理标志对直播带货,农产品品牌的价值塑造。
发言人
王俊副教授
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副教授王俊从发展历史、法律规范、现实案例和多方观点四个维度,对两岸定牌加工问题予以了对比分析。
闭幕式
学术综述
朱冬副教授
在闭幕式阶段,首先由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院长助理、副教授朱冬对与会发言进行了学术综述。朱冬副教授指出,今年圆桌会议内容涵盖了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保护、管理各个方面,涉及到版权、专利和商标各个领域,既有宏观视角又不乏深入具体的分析。朱冬副教授分别从宏观发展方向、法律制度、知识产权保护新问题和具体问题等方面对与会专家学者的观点做了简要回顾。
致辞嘉宾
林秀芹院长
最后,林秀芹院长做闭幕致辞。林院长指出,闽台知识产权圆桌会议作为知识产权的一场学术盛宴,离不开多方支持:首先是福建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和相关领导一如既往的支持,其次是两岸重量级专家和学者的精彩发言,最后是研究院工作人员的精心筹备。林院长特别强调,厦门大学知识产权研究院一直致力于加强两岸知识产权学术交流,除了历次圆桌会议,还从2014年开始设立台湾博士生专班等,这些工作对两岸融合发展,推动知识产权合作交流具有重要意义。至此,“2022闽台知识产权圆桌会议”圆满闭幕。
(封面来源 | 知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