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特辑 | 北京法院2024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及“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首都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事例”发布

2025-04-23 16:46:00
今天(4月23日)上午,北京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北京法院2024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同时发布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首都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事例。

图片

来源 | 中国法院网

编辑 | 布鲁斯

图片

今天(4月23日)上午,北京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北京法院2024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首都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事例,并回答记者提问。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任雪峰、民三庭庭长张晓津出席。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任雪峰发布北京法院2024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任雪峰介绍称,2024年,北京法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北京市委坚强领导和最高法院正确指导下,紧紧围绕服务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服务保障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职能作用,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现代化,努力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支撑。

一是依法妥善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职能作用。2024年北京法院新收各类知识产权案件58227件,审结67075件,审判质效显著提升,案件服判息诉效果持续向好。依法审理了一批疑难复杂、新类型及社会广泛关注的案件,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指引作用,为支持全面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在全国首例涉及确认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效力的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首次阐明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对权益主体和来源合法性的初步证据效力,为我国数据知识产权登记实践提供了有力司法支撑,对推动数据要素流通和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涉“巴曲酶注射液”全国首例经营者集中审查反垄断行政纠纷案中,首次对涉案反垄断行政行为的可诉性、经营者集中的审查内容及附加限制性条件方案的评估方法等问题作出明确认定,为经营者集中申报人、反垄断执法机构提供了清晰的行为指引,对同类型案件审理具有较强的示范意义;在涉统信软件公司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积极促进当事人调解,妥善处理了涉及解决国产操作系统“卡脖子”问题企业的域名矛盾纠纷,有利于营造鼓励创新的良好环境,服务保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涉使用“百度”商标直播带货侵害商标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中,明确权利人有权选择诉讼的权利基础,并对其主张的驰名商标给予充分保护,进一步规范了自媒体平台用户直播带货行为。

北京法院始终坚持严格保护理念,用足用好惩罚性赔偿制度。2024年共有46件知识产权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同比增长26.9%,判赔数额最高达7056万元,显著提高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为创新主体营造了稳定、透明、规范、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在涉“泡泡玛特”侵害著作权纠纷案中,针对涉案四个美术作品不同权利使用费标准,对赔偿基数进行了差异化计算,并基于被告已被行政处罚且被起诉后仍持续侵权的主观恶意,最终作出500万元的高额赔偿判决。

二是围绕服务首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面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北京法院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精准服务保障首都“四个中心”“两区”“三平台”建设,深度参与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2024中关村论坛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论坛等,努力开创知识产权强国示范城市建设新局面。围绕服务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2024年北京法院共审结涉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的专利案件3514件,专利一审案件审判效率位居世界前列。围绕服务北京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发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为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司法保障2024年相关任务分解》,全面、深入落实6个方面19项具体任务,有效服务保障北京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数据权益巡回审判庭的基础上,指导北京互联网法院数据权益巡回法官工作站入驻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实现北京科技创新主平台巡回审判全覆盖。2024年北京法院开展公开开庭、普法宣传等各类知识产权巡回审判活动71次,将司法服务职能直接延伸、精准对接到科创主体聚集区,更好服务保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三是凝聚协同保护工作合力,积极推动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格局。北京法院积极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和保护能力现代化,持续优化首都营商环境,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不断加大行政司法协同保护力度,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完善联动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应中止尽中止”“撤回重裁”“绿色通道”机制作用,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5900余件,推动商标驳回复审行政纠纷一审收案月均下降12.5%,实现商标行政纠纷快速定分止争,高效实质化解。为促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总队构建反垄断及反不正当竞争执法协同衔接机制,及时将案件审理中发现的侵权违法线索向相关部门移送查处,不断增强市场竞争活力。持续深化京津冀知识产权司法协作,前往河北省平乡县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开展外观设计专利侵权案异地审判,牵头组织三地法官同堂培训、跨域法官会议,实现技术调查官等专业审判辅助资源共享,推动服务保障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迈上新台阶。

四是加强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建设,努力打造知识产权审判高地。北京高院聚焦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的突出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完成北京市法学会市级法学研究课题《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司法保障问题研究——以公共文化服务创新发展中的知识产权保护为切入点》,发布服务保障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白皮书及故宫建筑全景图著作权纠纷案等7件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典型案例,为首都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北京知识产权法院聚焦自动驾驶企业互诉系列案件审理中发现的自动驾驶行业相关问题,向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办公室发出司法建议,促进完善智能网联汽车数据安全监管政策。2024年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北京高院统筹全市法院开展主题活动43场,发布了“北京法院2023年度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北京法院2023年度商标授权确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例”以及“北京法院知识产权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北京法院3件案件分别入选2023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及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

任雪峰表示,2025年北京法院将继续围绕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助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张晓津发布“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首都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事例”。张晓津表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是新时代首都发展的根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北京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提出“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重大时代课题,为推动新时代首都发展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北京法院主动融入首都高质量发展大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扎实推进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现代化,为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和新时代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为全面展现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司法在服务保障首都高质量发展中的创新实践与责任担当,北京高院汇总整理了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发布如下:

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首都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事例

01 制定并实施《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为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司法保障工作规划(2023-2025)》及年度任务分解

02 开展关于完善数字经济下新类型不正当竞争案件审理机制领题调研

03 召开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调研座谈会

04 发布《北京法院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服务保障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白皮书》及典型案例

05 向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发送司法建议

06 发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审理指南》及典型案例

07 召开商标司法行政协同保护座谈会

08 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成立十年之际举办国际研讨会

09 在审理涉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案中引入“技术调查官”查明技术事实

10 设立数据权益巡回审判庭及巡回法官工作站

一是加强数字经济司法保护,服务首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围绕服务保障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北京高院发布《为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司法保障工作规划(2023-2025)》及年度任务分解,结合数字经济重点领域的产业特点,从信创、数据、互联网3.0及信创的应用场景等四个方面分领域细化了相关对接举措,明确三年行动目标与实施路径,为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北京样板”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积极回应行业难题及司法保护需求,开展关于完善数字经济下新类型不正当竞争案件审理机制领题调研,针对该类案件的相关审理机制提出改进思路,形成调研报告,为形成公平诚信的竞争秩序提供了司法规范和引导,积极引导平台经济向开放、创新、赋能方向发展。

二是完善专业化审判机制建设,以高质量司法服务保障高质量发展。北京法院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设同首都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审判体系和能力。2023年11月29日,北京法院召开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调研座谈会,系统总结北京法院开展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三十年经验做法,强调北京法院必须立足首都定位,坚持首善标准,不断开创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新局面,在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上一马当先、走在前列。作为全国首家知识产权审判专门法院,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成立十年之际举办国际研讨会,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知识产权专门法院与司法改革”等专题开展深入研讨。在总结相关工作成果与经验做法的基础上,北京高院与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分别发布中英文版的《北京法院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三十年白皮书》《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十年审判工作白皮书》及典型案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

三是突出规则指引与机制创新,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面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快速发展的态势,及时响应、积极探索新兴领域和特定领域知识产权规则完善与机制创新。围绕服务保障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北京高院发布《北京法院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服务保障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白皮书》及典型案例,提出探索完善相关法律规则、努力构建相关司法服务保障体系等工作举措,促进首都文化繁荣发展。北京高院加大惩罚性赔偿适用力度,发布《关于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审理指南》及典型案例,指导全市法院用足用好该项制度。在审理涉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案中,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引入“技术调查官”查明技术事实,有效辅助法官破解技术难题,为高质量护航创新发展注入“外脑”力量。北京互联网法院聚焦数据权益保护司法需求,设立数据权益巡回审判庭及巡回法官工作站,为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多元司法服务。

四是协同推进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化解,持续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整体效能。北京法院在知识产权纠纷解决中注重“抓前端、治未病”,聚焦社会治理中的短板和民生关切问题,加大行政司法协同保护力度,关口前移化解潜在纠纷。针对相关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在委托他人行使著作权集体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北京高院向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发送司法建议并收到回函,有效推动社会管理漏洞的修补和法律风险的防范。北京法院聚焦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长期高位运行态势,以现代化审判管理机制推动审判工作提质增效,持续加大行政司法协同保护力度,通过召开商标司法行政协同保护座谈会,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就推动纠纷实质化解等多方面问题达成共识,实现知识产权行政案件诉讼增量、上诉率双下降。

此次发布的典型事例是近年来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首都高质量发展创新实践的缩影,凝结了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审判队伍锐意进取的智慧结晶和服务大局的责任担当。今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为“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的关键之年。下一步,北京法院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北京重要讲话精神,凝心聚力、奋发进取,继续以高质量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记者提问环节实录

Q

2024年1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我们注意到去年北京法院围绕服务首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开展了大量工作,能否具体介绍一下主要的工作和举措。

A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任雪峰:

感谢对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关注,为服务首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北京法院重点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依法妥善审理涉新质生产力相关案件,发挥司法裁判指引作用。依法妥善审理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案件,加大对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科技成果的保护力度。通过严格适用惩罚性赔偿,显著提高侵权代价和违法成本。进一步全面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以高质量审判服务保障科技创新的意见》,通过较强的保护力度、较宽的保护范围和较高的侵权赔偿数额,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创新主体及科技创新行为的保护。

二是围绕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和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建设,精准服务首都创新发展大局。持续落实《为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司法保障工作规划(2023-2025)》,结合全市法院涉数字经济司法审判的实际情况,全面落实2024年相关任务,目前已印发2025年相关任务分解,提出8个方面29项具体任务,全力抓好工作规划收官之年的各项工作,有效服务保障首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三是加强涉新质生产力问题研究,提升知识产权司法能力水平。围绕“司法服务保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开展三期专题培训班,聚焦人工智能领域知识产权司法前沿问题,以及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商标保护新问题等开展培训,提升相关司法能力水平。针对相关技术类案件技术事实查明难等特点,引入技术调查官查明技术事实,有效辅助法官破解技术难题,为高质量护航创新发展注入“外脑”力量。

四是强化审判体制机制创新,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效能。持续推进完善知识产权巡回审判机制常态化长效化,如在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开展涉数据权益巡回审判活动,为知识产权创新成果提供全方位的保护,助推北京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实时实质实效落实京津冀司法协同举措,推动技术调查官等专业审判辅助资源共享、创新成果就近转化应用、异地跨域巡回审判、司法宣传区域联动,助力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

下一步,北京法院将立足知识产权司法审判职能,持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为首都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更加精准有效的司法服务保障。

Q

请问北京高院发布《为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司法保障工作规划(2023-2025)》以来,在护航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效?

A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庭长 张晓津:

感谢您对北京高院发布的《为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司法保障工作规划(2023-2025)》的关注。自《工作规划》发布以来,北京法院加强统筹协调,狠抓任务落实,为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北京样板”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

一是依法妥善审理新类型案件,精准服务首都创新发展大局。审结了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如全国首例“AI文生图”著作权侵权案,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提名案件;涉“刷宝APP”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入选2023年人民法院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涉“导航电子地图”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入选2023年中国法院10大知识产权案件。通过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对新类型案件裁判规则做出了有益探索。

二是加强重点领域调查研究,全面提升数字经济司法保护能力和水平。北京法院聚焦贯彻落实北京数字经济整体城市发展战略的要求,主动加强调查研究,收集相关行业面临问题及司法保护需求并深入分析,形成《关于北京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司法保障调研情况的报告》《涉数字经济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等调研成果,围绕数字经济司法保护领域发布反不正当竞争等典型案例。通过加强重点领域调研,为提升数字经济司法保护能力和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三是积极探索涉数字领域相关规则,促进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北京法院依法妥善审理涉数据确权、收集、使用、加工、传输等相关案件,审结全国首例涉数据登记证书效力案,对数据知识产权登记证书的法律效力予以明确;“一揽子”化解涉及两大头部平台互诉封禁行为涉嫌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系列纠纷案;促成以合作替代赔偿的方式化解涉“文心一言”竞价排名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积极引导互联网产业的有序发展。

下一步,北京法院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精准服务保障首都“四个中心”“两区”“三平台”建设,进一步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司法服务保障

首都高质量发展十大典型事例

一、北京高院制定并实施《为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司法保障工作规划(2023-2025)》及年度任务分解

数字经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升国家竞争力、促进社会全面进步的关键力量。为北京市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精准高效的司法保障,北京高院在选取“信创”“数据交易”“互联网3.0”“自动驾驶”“数字健康”五个重点领域,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法律需求和司法服务保障措施开展调研的基础上,组织全市三级法院骨干法官联合调研,形成《关于北京数字经济重点领域司法保障调研情况的报告》,并于2023年7月在承办的2023年全球数字经济大会专题论坛上,发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为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提供司法保障工作规划(2023-2025)》及年度任务分解。《工作规划》结合数字经济重点领域的产业特点,从信创、数据、互联网3.0及信创的应用场景等四个方面分领域细化了相关对接举措,并结合现有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优势,从实体、程序、纠纷解决机制以及人才保障、宣传和国际交流等方面优化了相关的保障举措。工作规划实施以来,北京法院加强统筹协调,狠抓任务落实,为打造数字经济发展“北京样板”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审结全国首例“AI文生图”著作权侵权案、涉“刷宝APP”不正当竞争纠纷案、涉“导航电子地图”著作权侵权及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等一批在全国范围内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件,入选新时代推动法治进程2024年度十大提名案件、2023年人民法院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典型案例、2023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等。朝阳法院在对近五年案件统计调研基础上发布《涉数字经济知识产权纠纷案件审判白皮书》及典型案例,海淀法院促成以合作替代赔偿的方式化解涉“文心一言”竞价排名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取得良好社会效果。

二、北京法院开展关于完善数字经济下新类型不正当竞争案件审理机制领题调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利用数据、算法、平台规则等实施的新类型不正当竞争纠纷时有出现,司法在新时代中应当积极回应挑战。2023年,在全党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期间,北京高院院领导领题调研,对数字经济下新类型不正当竞争案件审理机制开展深入研究,通过与互联网企业交流座谈、赴朝阳区、海淀区等基层法院派出法庭蹲点调研、向企业发放问卷等形式,收集相关行业、企业面临问题及司法保护需求近40条,并针对数字经济下新型不正当竞争案件的审理机制提出改进思路,形成《关于完善数字经济下新类型不正当竞争案件审理机制调研报告》。该调研成果为形成公平诚信的竞争秩序提供了司法规范和引导,积极引导平台经济向开放、创新、赋能方向发展,获评第七届全国法院司法大数据专题研究整体示范应用特等奖、2023年度北京法院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

三、北京法院召开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调研座谈会

加强专业化审判建设,有利于高效解决专业领域纠纷和前沿法律问题,更好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和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北京法院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调研座谈会于2023年11月29日召开,会议聚焦知识产权审判专业化建设的前沿问题,围绕审判机制创新、服务保障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发展等方面展开深入研讨,北京高院党组书记、院长寇昉同志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指出,北京法院在全国率先开展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三十年来,在北京市委坚强领导和最高人民法院正确指导下,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对于激励自主创新、维护公平竞争、规范市场秩序、促进文化繁荣的重要职能作用,为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实施和新时代首都发展提供了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会议强调,北京法院必须心怀“国之大者”,立足首都定位,坚持首善标准,做深做实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不断开创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新局面。最高人民法院、北京市委政法委有关领导出席座谈会,四级法院法官代表、行政机关代表、专家学者代表、北京市人大代表和全市相关法院负责同志参加会议。同日,北京高院召开北京法院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三十年新闻发布会,总结北京法院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三十年经验,发布《北京法院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三十年白皮书(1993-2023)》(中英文版)和典型案例,受到社会广泛关注。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开展以来,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北京互联网法院、东城法院、朝阳法院、海淀法院分别建成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特色、互联网审判特色、涉文化领域审判特色、涉外审判特色、科技创新审判特色人才高地,努力锻造政治坚定、顾全大局、精通法律、熟悉技术、具有国际视野的知识产权审判队伍,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持。

四、北京高院发布《北京法院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服务保障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白皮书》及典型案例

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对传承创新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推动文化强国建设意义重大。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的相关部署,北京高院聚焦公共文化数字化面临的文物数据保护、文献数字化著作权侵权风险等突出问题,走访调研国家博物馆、国家图书馆、故宫博物院、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等公共文化机构,了解上述机构在数字化建设过程中的相关司法服务需求,完成市级法学研究课题,于2024年10月发布《北京法院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服务保障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白皮书》及7个典型案例,包括东城法院审理的“博物文创”商标权纠纷案、《古汉语常用字字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等。白皮书结合北京法院相关案件审理及司法保障工作情况,聚焦公共文化数字化建设面临的突出问题,梳理分析了相关领域的司法保护现状、重点法律问题及其成因,并提出探索完善相关法律规则、努力构建相关司法服务保障体系等工作举措。该项工作有助于积极服务“演艺之都”“博物馆之城”“书香北京”建设,促进首都文化繁荣发展。

五、北京高院向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发送司法建议

司法建议是人民法院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平台,通过预防化解社会风险、推动制度完善,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和治理支撑。北京高院在审理一起著作权许可使用合同纠纷案件中发现,相关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在委托他人行使著作权集体管理过程中,存在集体管理职责履行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监督不严格等问题。2023年2月,北京高院在调研后有针对性地向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发送如下司法建议:一是依法履行著作权集体管理职责要求,保障权利人的合法权益;二是完善著作权许可使用费管理制度,严格规范收取、结算和分配要求;三是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促进集体管理制度发展。著作权集体管理组织积极回应该司法建议,回函表示将严格管理,建立健全职业规范,优化分配规则,促进许可费用分配合理和透明,同时兼顾权利保护及作品传播,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北京高院高度重视司法建议工作,聚焦社会治理中的短板和民生关切问题,及时向相关单位提出改进工作、完善治理的建议,推动社会管理漏洞的修补和法律风险的防范,为社会和谐稳定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六、北京高院发布《关于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审理指南》及典型案例

切实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对于有效遏制知识产权恶意侵权行为、进一步优化法治营商环境、助力首都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北京高院2022年4月发布《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侵害知识产权民事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审理指南》,明确了惩罚性赔偿的适用原则、侵权故意和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赔偿基数和倍数的确定方法,并对网络服务提供者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情形作出具体规定。通过加强专项培训,指导全市法院依法严格适用惩罚性赔偿,用足用好该项制度,近年来全市法院对恶意侵权情节严重的案件适用惩罚性赔偿的数量增幅明显,2024年全市法院共有46件侵害知识产权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同比增长达76.9%,多起案件判赔数额超过3000万元。此外,先后发布两批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其中包括《民国报纸总目》著作权侵权案、《烈日灼心》侵害信息网络传播权案等著作权纠纷案件,取得打击、警示恶意侵权的良好社会效果。

七、北京高院召开商标司法行政协同保护座谈会

加强司法行政协同保护合力,构建知识产权大保护工作格局是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能、推动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发布的《关于强化知识产权协同保护的意见》,2024年4月,北京高院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就商标行政案件领域的协同保护问题召开座谈会,双方对继续深化协作、为商标行政审查和司法审判减负赋能、推动纠纷实质化解达成一致认识。近年来,北京法院聚焦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长期高位运行态势,以现代化审判管理机制推动审判工作提质增效,持续加大行政司法协同保护力度,通过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开展工作联动,制定商标行政纠纷实质化解工作实施意见,健全“应中止尽中止”“撤回重裁”“绿色通道”机制,从源头上减少诉讼增量5900余件,推动商标驳回复审行政纠纷一审收案月均下降12.5%,实现知识产权行政案件诉讼增量、上诉率双下降。上述举措通过优化商标注册与保护秩序,有助于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为首都高质量发展和助推品牌强国建设提供了有力司法保障,获评北京法院第五届司法改革“微创新”最佳示范案例。

八、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成立十年之际举办国际研讨会

规范专门法院设置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部署的一项重要改革举措。《人民法院第六个五年改革纲要(2024-2028年)》亦提出要加强知识产权专门法院审判能力建设,健全专门化审判体系。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作为全国首家知识产权审判专门法院,自2014年11月成立以来,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审判机制创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10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举办主题为“创新 协作 共赢——高水平开放下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国际研讨会,来自最高人民法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高院、国内外相关法院、高校等代表参加会议,围绕“知识产权保护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数字经济时代知识产权全球治理”“知识产权专门法院与司法改革”专题开展深入研讨。2024年11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十年审判工作白皮书(2014—2024)》(中英文版)发布,白皮书从法院概况与审判数据、典型案例与裁判规则、保护成效与工作成果、司法改革与机制创新、人才培养与队伍建设、涉外审判与国际交流六个部分,全面总结了建院十年来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审判机制创新、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等方面的工作成果与经验。白皮书的发布不仅展示了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也为进一步推动知识产权法治建设、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了有力参考。

九、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审理涉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案中引入“技术调查官”查明技术事实

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下,技术事实的查明是知识产权案件审理的关键环节。2023年2月,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在审理的涉智能网联汽车数据技术秘密侵权案件中,因涉及自动驾驶领域的核心技术秘密即自动驾驶源代码等大量技术事实的查明,邀请技术调查官参与案件诉讼,协助组织多次勘验和对应性比对,最终促成双方当事人基于实现合作共赢、促进行业创新等方面达成和解,并向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提出司法建议,为建设数据“监管沙盒”等创新机制提供了有益参考。近年来,北京法院聚焦破解技术类案件事实查明难题,完善三级法院共享技术调查官制度,创设“院士领航”专家智库体系,先后选任四批次技术调查官共计306人,聘任“两院院士”14名,指派技术调查官参与4260件关系国家创新成果质量和高精尖前沿技术的案件技术事实查明工作,占同期技术类案件结案的15.14%。该项工作机制有效辅助法官破解技术难题,为高质量护航创新发展注入“外脑”力量,指引矛盾纠纷科学有效化解。北京法院报送的《北京市三级法院共享技术调查官队伍,服务技术事实查明工作机制》,被评为2023年全国法院司法技术优秀业务成果评选优秀工作成果二等奖。

十、北京互联网法院设立数据权益巡回审判庭及巡回法官工作站

巡回审判机制的建立是贯彻落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为北京“两区”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运用“枫桥经验”实现矛盾纠纷实质性化解的有效途径。2023年9月,北京互联网法院聚焦数据权益保护司法需求,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数据权益巡回审判庭,并于2024年11月在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设立巡回法官工作站,为促进数据要素流通提供多元司法服务。巡回审判机制建立以来,北京高院指导北京互联网法院在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审理涉体育赛事数据权益纠纷案,邀请园区企业代表、人大代表等旁听庭审,并召开主题座谈会,取得良好效果。自2020年以来,北京高院指导全市三级法院先后成立8家知识产权巡回审判庭,实现重点科技园区巡回审判和司法服务全覆盖,形成服务于北京“三城一区”的巡回审判特色发展格局,通过全市三级法院共享共用,推进常态化巡回审判工作机制。自设立以来开展巡回审判、调研座谈及普法宣传等活动300余次,如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开展“护法创新”之“法护良种”知识产权系列保护活动,赴“农业中关村”开展巡回审判;西城法院在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举办“送法进园区”巡回审判和座谈交流活动;石景山法院依托“智护京西”品牌召开“四区联动”知识产权案件通报会;丰台法院针对辖区老字号企业涉诉案件研提相关对策建议,为有力支持全面创新提供“北京方案”,该项机制获评“2024年度北京法院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优秀实践案例”。2024年9月,北京高院赴河北平乡高新区就涉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开展知识产权案件异地巡回审判,并与河北高院围绕“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服务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座谈活动,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提升三地法院知识产权保护整体效能。

图片

(本内容不代表知产力立场,知产力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编辑 | 布鲁斯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评论区

    下一篇

    今天(4月23日)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白皮书(2024年)》《上海知识产权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24年)》,并通报“2024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2024年上海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质生产力发展典型案例”情况。

    2025-04-23 16:4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