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不知道的钱伯斯中国IP榜单
知产力(微信ID:zhichanli)
知产力是一家致力于“为创新聚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关注科技领域创新及相关知识产权问题,请订阅本微信公众号(zhichanli)、官方微博:知产力,亦可登录www.zhichanli.com查阅更多精彩内容。
作 者 | Shi-Ning Koay 钱伯斯亚太主编
Dennis Li 钱伯斯亚太副主编
(本文系知产力获得独家首发授权的稿件,转载须征得作者本人同意,并在显要位置注明文章来源。)
编者按
成立于1989年的钱伯斯(Chambers and Partners)总部在英国伦敦,自1990年起,开始对各个法律领域的全球知名律师事务所和顶尖级律师进行排名。钱伯斯拥有一支150人组成的优秀编辑和研究团队,基于严谨的调研和全面的评估系统,钱伯斯在全球范围内对18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实力排名。钱伯斯法律评级机构已被业界视为顶级法律评级标准,成为全球客户寻求高端法律服务最值得信赖的权威参考之一。
经过多年的调查研究,钱伯斯得出一些中国大陆市场知识产权发展的规律,并将自己的研究方法分享给中国知识产权从业者。
我们的研究方法
我们在中国知识产权研究领域使用的研究方法和我们在其他业务领域和其他法域使用的方法是一样的。我们对律师和律所的排名基于多个因素和考虑,这些因素和考虑都会由钱伯斯驻伦敦的庞大全职团队开展进行。在一整年中,他们通过电话和邮件方式和律师及他们的客户取得直接联系。
个人律师(在他们的相关领域)被排名与否是基于他们的法律知识和经验、他们的能力、他们的效率、他们的客户服务以及他们处理的交易/案件的重要程度来决定的。当然,上述因素并非我们考评的所有因素。一位律师作为个人获得排名,但其部门/团队没有获得排名的情况是存在的,反之亦然。
律所能否获得排名和它特定业务部门或业务组有关,与整个律所本身无关。例如,一个律所的中国知识产权排名和该所在中国的知识产权业务部门/团队有关。当一些律所具有多个业务部门,专长于多个不同法律领域时,有可能出现其中一些部门可能获得排名而另一些没有获得的情况。(只有当一家律所只有一个业务领域时,排名才可能指向该律所整体。)
律所部门排名标准和上述律师排名标准基本一致,但我们还会考虑该部门的整体效率和能力——团队实力。
这些因素和考量会通过以下手段来评估:(a) 通过和市场中的活跃参与者——主要是客户(也包括将工作委托给其他律所的律所)进行访谈; (b) 通过评估最近完成的业绩。
研究员和编辑们会召开内部会议来分析完成的研究并最终确定排名榜单的结果。
回顾:中国大陆地区知识产权榜单的演变
钱伯斯的榜单不是一成不变的。钱伯斯中资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领域的榜单是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基于我们收到的反馈信息而进行调整的,榜单的变化反映了我们对动态市场的理解。
钱伯斯中国知识产权榜单(中资律师事务所)在2008年的时候第一次被引入钱伯斯亚太指南。在第一年的榜单中,18家律所机构受到我们的认可而上榜。那时,该知识产权榜单只设有一个律所榜单和一个律师榜单。
紧接着在2009年,为了发展我们的排名同时也为了展示在知识产权各业务方向上的不同专家,律师榜单被一分为三,成为三个子榜单,分别是“诉讼律师”、“专利专家” 以及“商标专家”。
在2010年,为了展示北京和上海的律所以及代理机构在知识产权圈的统治地位,我们决定将单一的律所榜单分拆成“知识产权:北京” 和 “知识产权: 上海”。同年的个人榜单与09年的一样,保持不变。
在2011到2013年的钱伯斯亚太指南中,考虑到北京和上海以外地区知识产权机构的出现以及知识产权律所越来越全国化(意思是说,律所的关注焦点不在仅限于北京和上海,而是贯穿整个国家),我们将律所榜单合并回一个榜单。
2011年,我们决定将所有个人排名重归一个榜单,因为进一步对个人律师榜单分类不是很符合实际——律师们大多进行通才型业务,也就是说很多律师不只是专攻某个特定领域。
这样的榜单一直维持到2014年。当更多的诸如并购重组交易相关的知识产权尽职调查、知识产权组合管理、知识产权授权或合规等交易性质的知识产权业务涌现出来时,当知识产权诉讼业务和非诉讼业务的区别越来越大时,我们最终将整个榜单划分成“知识产权:诉讼” 和“知识产权:非诉讼”,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榜单。
“知识产权:诉讼”包括争议性业务和传统的知识产权纠纷(版权、商标、专利、商业秘密的诉讼等)。而交易、咨询和公司相关的业务以及知识产权审查程序(申请和执法)则属于后一个类别。
我们还引入了“知识产权:外国法律顾问” 来应对入选的不具中国律师资格的专业人士。
从2014年开始至今,知识产权的律所榜单一直保持稳定。在榜单分类标准上,我们一直力争进行必要的分类,但也希望分类不会过窄以至于造成重复。
历史排名统计
以上表格显示了自2008年创立以来中国知识产权榜单历年的律所和个人排名数量。自从引入中国知识产权榜单以后,入选的律所和律师数量基本上呈上升趋势,如果你将历年的所有律所和个人排名相加,你可以看到至今一共有261个律所排名(按所次)和386个个人排名(按人次)。现在知识产权领域是钱伯斯亚太区中国篇章中最庞大的榜单之一。
乍一看,律所排名的数量和个人排名的数量似乎挺稳定的,但这并不意味着钱伯斯的榜单是个只对常客开放的封闭俱乐部。事实上恰恰相反,我们密切紧跟市场,每年排名都有流动。以钱伯斯2016亚太指南为例,仅在“知识产权:诉讼”的个人排名榜单中就有6位律师新晋上榜,这占到了个人排名分榜单的23%。
市场趋势
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一些精英律所和代理机构仍旧在知识产权专业的高端占据统治地位,诸如金杜、方达、立方、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和柳沈等律所及代理机构在过去几年中连续多次收获最高等排名。
这或许归因于他们多年储备的并能在团队内传承的大量专业知识,这保证了他们在为客户提供意见咨询时占据优势。他们的一位客户也确实是这么认为的:“他们业务很棒,我从没认为我们需要去找另外一家律所。”
这些机构成功的另一个原因可能归功于规模效应。这些律所或机构拥有由众多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人士组成的大团队,而且手头享有很多资源。一位客户在2016年的研究中提到:“他们可以调动不同办公室的任何资源。”
我们最近观察到以上的趋势有进一步发展的态势:这些杰出的律所和知识产权代理机构正在他们传统的影响范围之外扩张,并相互进入各自的领域。像万慧达和集佳等代理机构也拥有律所的执照,且越来越重视他们的诉讼业务能力,而一些传统的律所,包括金杜和立方则建立或收购专攻知识产权审批程序的团队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这些措施都试图吸引或留住那些寻求全方位知识产权服务的客户。
对于小型律所来说,这些都意味着更大的挑战。大型律所的优势地位在挤占小型律所的空间。我们注意到一些小型知识产权团队逐渐淡出了我们的排名榜单,但也不是所有小型律所都是这样。一些精品律所提供高性价比的服务或者将有限资源投入到几个专业领域或客户群上,他们在我们的榜单中仍然获得了一些相当不错的排名。也许对有志于在市场上获取关注的新所而言,这是一剂“魔法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