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让Uber崛起的技术秘密你造吗?

2015-05-26 17:11:38
知产力(微信ID:zhichanli)知产力是一家致力于“为创新聚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关
知产力(微信ID:zhichanli)

知产力是一家致力于“为创新聚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关注科技领域创新及相关知识产权问题,请订阅本微信公众号(zhichanli)、官方微博:知产力,亦可登录www.zhichanli.com查阅更多精彩内容。


(本文版权为知产力所有,转载请在显著位置注明来源)

黑车、禁运、垄断,围绕着Uber从来都不缺少话题。最近,一篇关于Uber创始人Travis Kalanick的文章也刷爆朋友圈。备受关注的背后是Uber为资本市场所追捧的事实:就在前几天,Uber 计划再发起一轮融资,并被预计此轮融资对Uber的估值将达到500亿美元或以上。

对于这家或将成为历史上价值最高的风投支持的初创企业,人们难以掩饰自己的好奇心,于是种种对其商业模式和创始人天才经历的揭秘被发掘。

可Travis Kalanick自己在公开场合上的一次表态提醒了我们忽略了一些什么。他说,不管怎样,Uber始终是一家技术型公司。公司有一半的员工是工程师。有了这些工程师的努力,Uber才能对用车需求量、车的配给和定位有精确的了解,Uber也才能精确算出什么时候该派多少车在路上跑。

技术型公司?是的,如果说一直被负面消息缠身的Uber有不被资本所离弃的秘诀,技术和为技术而生的团队是不应被忽略的因素。“你若盛开,蝴蝶自来”,这句话用在Uber身上很是恰当。

弃用Google

热门应用的设计者们往往深谙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速成之道,依托科技巨头们在核心技术上的先行优势,在此基础上加工、组装完成自己的应用,绕过原始技术开发的种种艰难险阻,以最短的时间打开市场。

成立之初的Uber也是如此,他们采用的是Google的时间算法来估计纽约街道上车辆的抵达时间,但是结果却并不如人意。用Google时间算法计算出来的车辆运行时间往往会有3.6倍左右的误差。这带给第一次使用Uber的用户非常糟糕的乘车体验,而在Uber起家的纽约,出租车非常多,在这种情况下,用户不会第二次再使用Uber的服务了。

于是,Uber果断放弃了使用Google 的操作系统,开始研发自己的算法。Uber独家开发的算法,对用车需求量、车的配给和定位有精确的了解,能算出什么时候该派多少车在路上跑,应该在某个时间、某个城市里部署最少多少辆车,从而最有效率的满足用户需求。

虽然在刚开始的时候,由于没有历史数据可以用,技术的开发颇为艰难,但在后来,正是这种Uber特有的算法技术使其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因为Uber的算法在时间预计上比Google的算法准确度高,在实际乘车服务中,也就意味着乘客可以花更少的等待时间,找到与自己的位置、路线更为匹配的车辆,而司机也可以通过这种更精准的计算,更有效率的完成供车服务。而且随着数据的增多,Uber对用车的预计也会变得越来越精准。

有了自己的算法优势,无怪乎,即使被监管部门认定为“黑车”“非法运营”,乘客和司机对Uber还是不忍弃之,技术驱动,永远是触痛已有社会板结利益的那枚探针。

技术窃贼?

技术带来优势的同时也遭受了质疑。

其实遭遇起诉对Uber和Travis Kalanick自己来说,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只是这次,控诉者不再是政府机关或者愤怒的出租车司机,而是一名来自美国加州的创业者。

这名名叫Kevin Halpern的创业者于当地时间5月14日在旧金山高级法院对Uber提起诉讼,称Uber窃取了自己的商业机密,并称自己才是Uber的技术发明者。

据Kevin Halpern介绍,自己之前花了7年时间开发一种利用移动技术手段帮助司机和乘客牵线搭桥的新技术,正是这种技术成为后来Uber应用的基础。2006年初,Kevin Halpern曾将包含这种技术的商业机密与Uber联合创始人Travis Kalanick分享。但Travis Kalanick窃取了自己的技术方法,并在创立Uber时将自己排除在外。

被Kevin Halpern称作为Uber应用基础的这项技术叫作“Celluride Wireless”,Kevin Halpern表示,在Uber之前,自己已经为该技术设计了产品架构,制定了商业计划,并已经开始着手用打车服务进行测试,但是Kevin Halpern没有为该项技术申请任何专利,从而才导致了技术的外流。

对于“技术窃贼”的指控,Uber表示,这是毫无根据的说法,并表示将进行有力回击。相比之前,Uber接到旧金山交通管理部门发出的禁令时,根本不予理睬的态度,Uber对这场技术归属的纷争显然上心得多,从中或许也可以看出,让一向对官方颇为傲慢的Uber更紧张的,恐怕是很少被外界谈及的核心技术。

无人驾驶

好吧,即使是被千万人否认和质疑,Uber也从来没有停下过自己追求精进的脚步——或许“技术型公司”注定有这样的基因。

对于比较熟悉滴滴打车的笔者来说,第一次听到“Uber”这个名字不是因为打车,而是在众多的老牌汽车工业公司和实力雄厚的科技巨头中间,只听到这一家汽车租赁服务商在无人驾驶领域的跃跃欲试。

今年年初,Uber就宣布将会建立先进科技中心专注于城市道路地图、车辆安全以及无人驾驶领域的相关研究,为涉足无人驾驶领域作准备。2月份,Uber与卡内基梅隆大学建立合作关系,在匹兹堡建立Uber高级技术中心,主要是研发无人驾驶汽车以及各种汽车安全技术。前不久,在美国匹兹堡的道路上已经出现了Uber的测试车,测试车的车身上印有“Uber先进技术中心”的字样。

近日,Uber宣布在美国国家机器人工程中心(National Robotics Engineering Center)附近建立了一个大型研发实验室,虽然Uber对此采取了保密态度,但不少人猜测Uber更倾向于为无人驾驶提供地图技术,从而避开谷歌和苹果的锋芒。

当然,你可以说“Uber当前最大的开销就是给驾驶员发薪资,无人驾驶系统将为Uber省很多钱”,经济上的开支节省固然是最实际的,但在未来无人驾驶汽车终将成为互联网企业或传统汽车厂商必争之地的预估下,起码,Uber并没有迷失于不断涌入的资本中,在笔者看来,技术上的永不止步和主动研发,才是成就Uber帝国疯狂崛起的第一块基石。


Czvmf1mAIdRmF91GuXkkI3RvUrbnibBQFqPu5ZHibP7DbJvSPE5lkcmZAQ1d0WppbUHpXO0BY4EUMD0q0qSiaNJ9A.jpg


+1
0

好文章,需要你的鼓励

参与评论
评论千万条,友善第一条
后参与讨论
评论区

    下一篇

    知产力(微信ID:zhichanli)知产力是一家致力于“为创新聚合知识产权解决方案”的原创型新媒体平台。关

    2015-05-25 17:47:14